肿瘤治疗 肿瘤常识 肿瘤护理 肿瘤预防 肿瘤专题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返回肿瘤科首页

文章来源:zl.995jk.com 更新时间:2012年11月03日
  • 分享到:

    骨巨细胞瘤多见于25~35岁,无性别差异。巨细胞瘤组织起源不明,良、恶性有争论。既往的理论认为骨巨细胞瘤有良恶性之分,组织学分为4级,一级为良性,二级为中间性,三、四级为恶性。也有人认为,恶性骨巨细胞瘤开始时为良性,数年以后变为恶性,1年内有恶性倾向者可认为是恶性巨细胞瘤,1年以上发生恶变者则认为是良性转变为恶性。但目前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巨细胞瘤为恶性肿瘤。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分析如下: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1)X线平片:表现为较大的溶骨性破坏,病变内部大多数无结构,在典型病变的肿瘤内可见骨嵴,病变膨胀明显,可延伸至骨皮质表面,造成骨皮质中断,周边无硬化和钙化影。尽管影像学表现对判断良、恶性并不十分可靠,但若出现明显的恶性征象,如破坏区边界模糊不清、骨性包壳破坏、侵犯软组织形成骨外肿块,应考虑恶性巨细胞瘤可能。
      (2)CT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范围。表现为肿瘤呈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多清楚,骨壳完整或残缺,肿瘤内部大多无骨嵴。平扫瘤体CT值为30~50Hu,与其他未钙化的骨肿瘤密度相似。增强后巨细胞瘤可明显强化,不强化的区域为坏死区。偶尔可看见囊内液平。
      (3)MRI检查:可显示骨巨细胞瘤与正常骨髓、骨皮质均有清楚锐利的分界。瘤体T1WI呈现均匀一致的中或低信号强高,T2WI为混杂信号强高伴有细小的高信号区。若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则T1WI、T2WI均可见病变内信号减低。瘤内出血在MRI上也可出现液面,这在很多情况下是同时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所致。【可见脊柱肿瘤保健专题

    (责任编辑:彭晓)

    爱心医生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