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 肿瘤常识 肿瘤护理 肿瘤预防 肿瘤专题

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

>>返回肿瘤科首页

文章来源:zl.995jk.com 更新时间:2013年07月10日
  • 分享到:

    有人说得了肿瘤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了肿瘤并发症,据调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癌患死于并发症,而非肿瘤本身。从而人们对于肿瘤的并发症越来越重视,那么对于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

    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

    专家介绍,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并发症对患者生命的影响,提高其生活质量。肿瘤并发症是指在自然病程发展过程中,肿瘤发生侵犯、转移到某些脏器,或者是在治疗过程中因手术、放化疗而难以避免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病症,某些肿瘤并发症是患者首发症状。

    肿瘤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并发症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死因。

    在全力针对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切不可忽视肿瘤并发症的治疗。肿瘤科医生应该加强学科之间交流、丰富肿瘤综合治疗内容,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重视提高其生活质量,提高总体治疗水平。

    肿瘤并发症的诊治相对于实体性肿瘤的治疗,在医疗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以其微创、高效、低毒等特点逐渐被患者接受,特别是在肿瘤并发症治疗方面优势更为突出。

    胃癌化疗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

    虽然化疗对于胃癌的治疗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胃癌进行化疗之后还会引起一些并发真高的发生,比如抗肿瘤化学药物的毒性作用、发生感染、出血、穿孔、尿酸结晶等都是化疗之后胃癌患者泳衣出现的症状。那么胃癌化疗并发症的治疗该怎么做呢?

    由于抗肿瘤化学药物的毒性作用,化疗病人有时可能出现并发症,比较常见的有感染、出血、穿孔和尿酸结晶。

    1、穿孔:肿瘤侵犯空腔脏器,尤其是较敏感的肿瘤(如小肠恶性肿瘤),在化疗过程中可引起穿孔、出血。预防的措施是适当放慢化疗药物的给药速度。

    2、感染:由于药物对骨髓和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进行化疗的肿瘤病人容易发生感染,有时甚至难以控制而危及病人生命。最常见的有肺炎、败血症、腹膜炎等。

    3、出血:由于抗肿瘤药物对血小板和其他凝血因素的影响,病人可有出血倾向。出血常是血液系统肿瘤第二个致命的并发症。一般说来,出血倾向与血小板的数量有关,血小板在 30 約 109/L 以上时很少引起出血,但急剧的血小板下降常比慢性的血小板下降更危险,特别是合并其他有关因素时。目前有了血球分离设备,可单独补充大量的血小板,因而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危险大大降低了。

    4、尿酸结晶:对敏感的肿瘤大剂量用药时,由于肿瘤组织崩解,尿酸排出量增多,严重时可在肾实质、肾小管、肾盂内结晶沉积,导致尿闭、尿毒症,甚至因此而死亡。预防措施是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输液,保持足够的尿量,给予碱性药物和别嘌呤醇等。

    胰腺癌并发症的治疗!

    医学中比较常见的胰腺癌的并发症主要是有胆道的梗阻,十二指肠梗阻以及疼痛。胰腺癌并发症及其处理:

    1、疼痛以及处理:

    胰腺癌引发疼痛主要是由手术创伤及癌细胞的扩散转移等因素所致,缓解胰腺癌疼痛可实施术中放射或经皮给药及内脏神经阻滞是改善疼痛症状的常用方法。另外,中医中药也可明显改善疼痛整张,尤其是外用止痛膏药制剂的发明和应用提高了胰腺癌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2、胆道梗阻以及处理:

    胰腺癌胆道梗阻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而且临床上通常是通过皮胆道引流或者是胆总管的空肠吻合术来处理胰腺癌胆道梗阻症状。胆囊空肠或胆总管空肠吻合的死亡率分别为16%和20%,可是胆囊空肠吻合者常有黄疸复发和胆管炎的发生,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才能够降低了胰腺癌死亡率。

    3、十二指肠梗阻及处理:

    胰腺癌十二指肠梗阻也是导致胰腺癌死亡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治疗十二指肠梗阻我们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来加强患者的营养是同样的重要。

    4、药物治疗胰腺癌:

    癌症疼痛,即除了癌本身引起的疼痛外,还包括癌转移、治疗所致的副作用、合并的疾病和癌症患者的精神、心理、社会、经济等因素,最终形成一种多因素、复杂的、甚至是严重的顽固性疼痛。

    以上是对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对有所帮助,相信大家通过以上内容的了解一定对肿瘤的并发症有所了解,一定要做好护理与治疗工作,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最后祝愿广大肿瘤患者早日康复。

    (责任编辑:李萌)

    爱心医生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