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 肿瘤常识 肿瘤护理 肿瘤预防 肿瘤专题

伴Castleman瘤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皮肤黏膜损害的免疫学机制机理

>>返回肿瘤科首页

文章来源:zl.995jk.com 更新时间:2015年07月20日
  • 分享到:

    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以伴发隐匿的良/恶性肿瘤和反复发作的皮肤黏膜损害为特点。我科于1999年在国内第一次报告本病,现已成功诊治8例,其中7例伴发局限性Castleman瘤,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对PNP的研究中,肿瘤与皮肤黏膜损害的关系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课题。我们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肿瘤和皮损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在肿瘤切除后皮损随抗体滴度下降而逐渐消退,而且抗体滴度下降速度与抗体正常生理代谢速度基本一致,提示这些抗体可能直接由肿瘤产生。据此,我们分析了肿瘤组织B细胞克隆的组成特点和其他免疫特点,获得了PNP发病机制的重要依据。

    7例PNP患者切除的肿瘤均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瘤。免疫组化检查发现,肿瘤的组织结构与正常淋巴结基本相似,滤泡中心以B淋巴细胞为主。提取7例患者肿瘤组织中的RNA,逆转录后经PCR扩增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编码基因都得到单一锐利条带。将RT-PCR产物克隆测序分析该B细胞IgVH基因序列,发现7例PNP患者间IgVH第三互补决定区(CDR3)的编码基因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

    以这一段IgVH序列的互补片段为探针,显示该免疫球蛋白基因仅在PNP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在Northern 印迹中,该探针与PNP肿瘤组织RNA有很强的杂交信号,说明该免疫球蛋白基因在肿瘤组织中有丰富表达。

    以上研究表明,PNP所伴发的Castleman瘤主要是由IgVH CDR3编码基因序列高度一致的单/寡克隆B细胞所组成,因此它们具有与相同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表位。之后,我们对1例PNP患者的肿瘤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结果显示,这例Castleman瘤也是由一个优势克隆所组成,有与其他6例相同的特异性抗原结合部位。

    而且在体外具有分泌抗体的能力,证明PNP所伴发Castleman瘤具有分泌抗体的能力,而且分泌的抗体与血液中抗体具有相同的特异性。

    本研究表明,PNP患者的自身免疫性损害与Castleman瘤中的功能性B细胞克隆有关,肿瘤B细胞所产生的抗体造成了持久而严重的皮肤与黏膜损害,切除肿瘤后可使这一致死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得到较大缓解或治愈。我们认为这一发现将为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对“伴Castleman瘤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皮肤黏膜损害的免疫学机制机理”的所有介绍,希望我们的介绍能为您的生活健康和幸福有所帮助,也欢迎您常来我们995健康网,我们将以良好的健康资讯深深的回报您!

    (责任编辑:录入编辑)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爱心医生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