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早期肺癌会“骗人” 揭开肺癌的伪装面目
肺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80%的肺癌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原因是肺癌早期无特异症状,发现较为困难。特别是肺癌的早期症状:咳嗽、吐与感冒,支气管炎等症状相似,临床上把肺癌误诊为肺炎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连续咳嗽、吐痰,经药物治疗几天不见好转甚而加重,应警惕肺癌的可能,需做进一步检查。除此之外,如出现以下症状也要考虑肺癌的可能。
1、“中风”
席先生是一位享有盛名的律师,前不久才度过他的50寿辰。就在寿辰后的第二天,突然发生左侧肢体活动不灵,经医院颅脑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不得不住进医院,按中风治疗20余天后,又出现了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的新情况,再做有关检查证实为肺癌。
原来,危害席律师的罪魁祸首是肺癌,中风只是肺癌的又一张面具。肺癌怎么会与中风结缘呢?原因之一是肺癌早期病人的凝血因子增加,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诱发脑血栓形成,从而引起中风发作;另外,肺癌细胞转移到脑组织,损害脑功能,使病人出现偏瘫,也是一个因素。
来自临床第一线的信息表明,肺癌玩弄此种花招并不鲜见,约占肺癌总病例的16%。由此提示我们,在急性中风的诊治过程中,莫要漏掉胸部X线检查,谨防真凶漏网。
2、“肩周炎”
供职于一家企业的章女士素来身体健康,近一个月来左侧肩部开始疼痛,左手活动受限,不能抬高。厂里医生得知她已经53岁,便给她下了一个“五十肩”的诊断。所谓“五十肩”,医学上称为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女多于男,多因创伤、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湿邪等因素引起慢性无菌性炎症所致。多采用针灸、理疗等方法治疗。
但出乎意料的是,章女士的肩周炎虽然按照上述办法医治,却不见效果,而且陆续出现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消瘦等症状。她被迫到医院肺科就诊,经反复检查后诊断为肺癌,而且已届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
章女士悲剧之所以酿成,完全是因为上了肺癌面具的当——癌病灶藏于左肺尖部,侵犯了臂丛神经而引起肩臂疼痛,与“五十肩”极其相似,造成误诊误治而耽误了病情。此病例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当引以为戒——当出现肩臂疼痛时,切不可轻易下“五十肩”的诊断,除非你能排除肺癌的存在。
3、“关节痛”
据医学文献报道,肺癌以关节痛为面具的病例也不少,约占10~20%,其症状很象风湿性关节炎。这不,在一家个体诊所治疗“关节炎”的退休工人周大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周大伯的“关节炎”已经治疗近3个月了,可病情一点儿也没有减轻,在他儿子的劝说下走进了一家富有盛名的大医院,结论很快就出来了——周大伯患的是肺癌,经手术切除肿瘤后,他的“关节炎”也不治而愈了。
与周大伯同龄的的刘工程师也遇到相似的问题,他一向体健,只是近两个月来两只手的指头末端变得粗大,状如鼓槌,伴有轻度疼痛。与周大伯不同的是他的“运气”好,第一次看医生就遇到了一位肺科专家,经仔细检查发现病人心脏后有一个核桃大小的肿块,及时施行了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癌,手指关节疼痛也趋于消失。
这两个病例给我们的启示是:部分肺癌首先在骨关节处“发难”,引起诸如骨关节肿大、肿胀、疼痛、杵状指(趾)等症状,容易将病人乃至医生的视线“吸引”到“关节炎”上去,但做关节疾病的有关检查项目均为阴性,按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又无效,此时切莫忘记检查肺部,防止肺癌蒙混过关。
4、“腰腿痛”
年届“花甲”的作家柯先生,3个月前因腰痛并波及至右大腿前外侧及右小腿外侧,辗转求治于多家医院,皆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屡治无效。后转至省城一家大医院,病人的病情也发展到了咳嗽、血痰、消瘦乃至卧床不起的阶段,追问其过去有长期吸烟史,于是给予经胸椎X线及肺CT扫描检查,终于真相大白——肺癌并发脊柱转移。
此病例给我们的教训是:要充分认识肺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凡以腰腿痛为主诉者,不要满足于疼痛局部X线片的改变而忽视肺部等其他部位的检查,特别是有吸烟史的中老年人,应常规摄X线胸片,必要时进行肺部CT扫描,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癌病灶,尽量减少肺癌的漏诊。
5、声音嘶哑
郭老师在小学讲台上站了近30个春秋了,正准备退休以安度晚年。但糟糕的是近一段时间来总感觉说话吃力,发声嘶哑。开始没当回事儿,以为不过是当教师的职业病罢了,服点草珊瑚喉片、金嗓子喉宝一类药片,加上休息,便可使声音“重振雄风”。可事情并未向郭老师预想的方向发展,而是越来越重,不得不走进医院五官科。经医生详细检查,发现声带并无问题,罪魁祸首是肺癌的转移病灶压迫了喉返神经所致。由于肺癌的转移病灶出现得早,而且长得比原发病灶还要快,故首先出现的是声音嘶哑,却无咳嗽、血痰等肺部症状“亮相”,最易使人产生错觉。
除了辨别其前期症状外,我们还须学会预防。
预防肺癌的五个方法介绍
1、控制大气污染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从而达到预防肺癌的目的。
2、禁止和控制吸烟
禁止和控制吸烟,首先要着眼于减少吸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需要制订一定的法律或条例限制人们,特别是限制青少年吸烟。
3、职业防护
对开采放射性矿石的矿区,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受辐射的量。对暴露于致癌化合物的工人,必须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劳动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与致癌因子的接触。
4、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对早期肺癌的筛检手段至今仍不令人满意,在人群中普查肺癌的费用非常昂贵,而对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可能性很小。
5、防治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癌发病率高于无慢性支气管炎者,所以积极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对预防肺癌有一定的意义。特别是要劝导患慢性支气管炎的吸烟者戒烟,因为患慢性支气管炎又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更高。
小细胞肺癌 最爱“躲猫猫”
由于人口老龄化、城市工业化、吸烟、空气与环境污染、遗传易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根据《2012年肿瘤登记年报》统计数据显示,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目前,我国每4例恶性肿瘤死亡者中就有一例是肺癌。
其中,肺癌又可以分为叫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截根医堂梁凤兰主任医师表示,虽然小细胞肺癌患者比例不是最高的,但是它的发展却比较快,而且爱“躲猫猫”,不易被发现。
小细胞肺癌跟吸烟关系更紧密
梁凤兰介绍,在临床门诊中,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15%-20%。正因为如此,不管是诊断还是治疗领域,获得的关注度都较低。但小细胞肺癌却是一种恶性化程度更高、病因更复杂的肿瘤,具有快速和侵袭性生长的特点,易发生广泛性坏死和淋巴结转移。
“小细胞肺癌是发生在支气管内的肺癌,在男性比较多见,而且相对来说,小细胞肺癌跟吸烟的关系比较密切。”支修益教授说。
爱“躲猫猫” 发现有点难度
据了解,就目前的检测手段而言,CT筛查可以发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但是对小细胞肺癌而言,筛查存在一定的难度。
梁凤兰教授告诉记者:“影像学手段很难发现小的、散在肿瘤病灶上的小细胞肺癌。活检虽然可以对其进行确诊,但由于致死性、不稳定的临床状况、非局限性的肿瘤、错误的活检等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患者均可进行活检。”
同时,由于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而广泛,对化疗放疗敏感,容易复发。
不过,梁凤兰教授也透露,作为一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重要标志物检测,已于今年获得欧盟批准,预计将于明年在中国上市,将大大提高小细胞肺癌的早期筛查率。
烟草烟雾中有69种致癌物 80%肺癌死亡与吸烟有关
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显示,中国全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7.4亿非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危害。烟草消费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约10万人死于二手烟暴露导致的相关疾病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要争取在2014年出台禁止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的条例,同时积极争取通过全国人大立法控制烟草危害。
80%肺癌死亡与吸烟有关
吸烟跟肺癌的关系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国内外烟草公司做了大量的宣传活动。但是吸烟可以影响人体健康,这是不容置疑的。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80%以上的肺癌死亡都跟吸烟相关,当然这里包括了二手烟。另外烟草中有几千种化学物质,几百种有害物质,到现在为止,我们发现烟草中的致癌物质69种,而且烟草对于呼吸疾病,特别和肺癌关系有一个明显的滞后过程。
如果你每天吸烟超过二十支,烟龄超过20年,吸烟指数超过400,你就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以前烟草公司鼓吹,低焦油烟可以降低癌症发生风险,减轻吸烟的烟草危害。现在从第一支低焦油烟上市到现在50年了,我们并没有发现因为低焦油烟的使用,现在相关疾病得到明显的降低。
中国是一个烟草大国,我们每年因为吸烟死亡的人群超过120万,如果以目前这种趋势下去的话,到2050年每年会有30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的疾病。
烟草烟雾中已经确认了有69种致癌物
欧洲是非常发达的社会,吸烟在欧洲已经受到严重限制,公共场合不能吸烟,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照样抽。目前阻碍我们国家控烟进程最主要的因素是公众对于烟草的危害,特别是对于二手烟、三手烟危害的认知不到位。
控烟致美国肺癌率下降
新华网华盛顿1月10日电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由于控烟措施得力,美国肺癌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
这项研究发表在本周出版的美国疾控中心《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它分析了2005年至2009年的美国吸烟与肺癌数据,结果发现,美国男性肺癌发生率在此期间每年下降2.6%,从每10万人87例降至78例;而女性肺癌发生率每年下降1.1%,从每10万人57例降至54例。
数据表明,35岁至44岁年龄段的成年人肺癌发生率下降得最快,男性每年下降6.5%,而女性每年下降5.8%。此外,在各个年龄段中,美国男性肺癌发生率的下降速度都要快于女性。
美国疾控中心主任托马斯·弗里登在一份声明中说,中青年人肺癌发生率大幅下降,表明烟草预防与控制项目只要执行,就会取得成效。
美国疾控中心表示,肺癌是美国人的头号致命癌症,也是美国第二常见的癌症。美国的多数癌症病例由吸烟或二手烟引起。目前,美国每天有超过2100名年轻人成为烟民。不过,2010年美国各州仅将2.4%的烟草收益用于烟草控制,因此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烟草的流行。
新血液测试方法可帮助医生快速确诊癌症
鞍山市截根医堂
[导读]一个生物学家团队声称,自己正在开发一种癌症早期诊断的新方法,他们使用的是血液中一种名为外来体的微小颗粒,其中含有大块的DNA片段。
这个研究团队来自于得克萨斯州MD安德森癌症中心,他们声称,我们应当能够对血液样本中的遗传物质进行测序,来鉴定出代表癌症存在的任何遗传突变。他们认为这将打开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而且认为这种外来体样本将含有体内所有细胞所具备的DNA。他们声称:“这项新发现是与目前循环DNA高度破碎的观点相违背。”
外来体是由全身几乎所有细胞释放的病毒大小的微小颗粒。Raghu Kalluri带领的这个研究团队决定对这种微粒进行调查,来了解它们是否有可能携带体内任何癌细胞的附加信息。
Kalluri说道:“我们发现它们含有蛋白质、RNA,但是在观察这些蛋白质和RNA时,我们发现了大块的DNA片段。我们并未预料到在这些微小颗粒的细胞核中会有这些发现。我们对这些微粒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时发现它们含有完整的DNA。这是非常令人激动的,因为这意味着漂浮在血液中的这些微粒中的DNA来自于全身各种组织。你可以检测DNA来了解那些组织的状况。
目前确定癌症存在的初步测试方法包括血液测试,但是这些方法注重的是细胞计数以及肿瘤标记物等指标。然而后者也能够在非癌症患者体内发现,因此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否则就需要对组织样本来确定癌症的存在。
在癌症的早期阶段做诊断,通过影像是难以确定的,Kalluri提出的这种新测试方法或许可行。Kalluri说道:“我们对外来体进行研究,来了解肿瘤病人的外来体中是否含有肿瘤衍生的DNA。我们发现,在这些微粒中含有存在于癌细胞中的完整DNA。现在我们能够探测DNA来寻找突变。”
(责任编辑:李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