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现在社会上是非常混乱的,视野之内的打架、偷盗、杀人等等都是非常多的,但是究其原因,这是为什么?甚至在一些穷乡僻壤的地方,孩子们都是很野蛮、粗暴等等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思想教育问题,因为他们的做人问题。那么立人乡村图书馆就帮你解决了一些这样的困扰。
立人图书馆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据了解这是一位名叫李英强的人发起建立的。如今已经有10个分馆,图书馆的义工有20多人,近10万册的图书来自全国个地。
这是怎样的一个图书馆
图书馆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北大硕士李英强“下乡”开办公益图书馆
2007年,当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李英强放弃了在北京一家研究所的工作,带着妻子返回农村老家时,“逃离北上广”还没有成为潮流。显然,1979年出生的李英强,和不堪压力退居二三线城市甚至回乡的那些“80后”不一样。
那一年,李英强发起创办了公益项目——立人乡村图书馆,并于同年在他的家乡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青石镇办起了立人乡村图书馆第一分馆。
立人宣称它搞的不是慈善,也不是文化下乡,它的宗旨是“以图书为载体,以教育为内容,立足乡村,连接城市,推广国民阅读,促进乡村教育革新”,其各分馆应“成为当地的学习中心和教育基地”,最终目标是“改良乡村地区的文化土壤”。目前,立人乡村图书馆定期举行立人读书会、电影欣赏、夏令营等活动,还曾邀请清华大学李楯、中央教科所程方平、北京大学张健等学者去讲课。
立人图书馆
这是一个颇有个性的公益项目。虽然面临着人、财、环境的三重压力,李英强仍旧一如既往地对捐书人提出诸多“注意事项”,对潜在的合作者则更为苛刻,坚持寻找“靠谱”的合作人,否则宁可不做。
承认自己有些理想主义的李英强,是否在打造一个乡村教育的“乌托邦”?
立人图书馆,孩子们在认真学习
什么改变了李英强
李英强自己说,他是一个叛逆而倔强的农家子弟。高中时的他,在一篇作文中将自己描绘成一个不断陷入自我困惑的“矛盾体”;直到他开始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与乡村生活的苟且平庸不同的生活世界,他才能够说服自己——与周围的格格不入,也许并不是自己的错。
对于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平房变楼房,泥泞的小路变成柏油马路等等,农村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农民好想还是城市人的附庸品,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知识非常有限,一言以蔽之,乡村的日常形象,是躯体在膨胀,却没有头脑;野草在勃生,却没有乔木。
据了解,捐书的渠道正在拓宽,现在立人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已经赶上了购买书籍的数量。。“有很多捐书者都直接把所捐图书邮寄到了各分馆,这时各分馆的专职义工就要根据经验对图书进行甄选并分类上架。”现在有很多人直接在网上买书,然后填写收货地址为立人乡村图书馆,这也是支持立人的发展,让贫穷的孩子更好的得到教育,更好的接受文化,赶上时代潮流。
995健康网讲述立人的好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中的这句话是“立人”的来源。立人乡村图书馆,给很多的孩子带来了财富,让贫穷的地方人们文化随社会发展,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责任编辑:凌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