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 肿瘤常识 肿瘤护理 肿瘤预防 肿瘤专题

肿瘤日之“广东癌”真相调查

>>返回肿瘤科首页

文章来源:zl.995jk.com 更新时间:2014年07月06日
  • 分享到:

     

    【简介】邓洪教授,广东武警医院耳鼻咽喉中心筛查防治办公室主任,从事鼻咽癌早期诊断和人群II级预防研究,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微量元素与鼻咽癌关系研究等多个国家、部省级、厅地级课题,主持广西等三省20多市县46万多人鼻咽癌血清学早期诊断成果推广筛查工作。


    世界肿瘤日就快到来,而鼻咽癌被称为“广东癌”。请教授介绍一下广东鼻咽癌的大致情况。

    邓洪教授:鼻咽癌的发病率在整个广东都很高,男性是十万分之十二,女性是十万分之五,局部城市还更高。在国外,例如欧洲,这个数字是十万分之一以下。在中国,中南五省的发病率都很高,其中又数广东最高,所以鼻咽癌又被称为“广东癌”。在中国,论死亡率,心脑血管等疾病排第一,肿瘤第二。而在肿瘤疾病中,鼻咽癌的死亡率排在第三左右,有时会变化,排第一、二是肝、肺肿瘤。


    请教授谈谈,为什么广东会是鼻咽癌的高发区?

    邓洪教授:鼻咽癌的发生与遗传、EB病毒、环境中的致癌物等多种因素有关,广东之所以是鼻咽癌高发区,这可能与广东人的祖先中有鼻咽癌相关遗传基因有关,他们世代相传,加上EB病毒感染和环境中一些致癌物从而造成广东鼻咽癌高发。


    邓教授刚才提到EB病毒,可以说很多群众都不太了解,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邓洪教授:EB病毒是以两位对发现与研究这种病毒做出巨大贡献的英国科学家Epstein与Barr的名字的头一个字母命名的。EB病毒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年轻人更容易染上,但EB呈阳性不一定就会患上鼻咽癌,EB病毒在人类的自然感染非常普遍,说EB病毒是鼻咽癌的直接病因尚“举证”困难,但说鼻咽癌与EB病毒的感染“关系密切”,却是专家们一致的看法。


    有报道说,广东鼻咽癌的高发很可能与广东人的饮食习惯--例如老火靓汤、凉茶等有关,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邓洪教授:这种说法还是不太严谨的。广东人患鼻咽癌,除与遗传、EB病毒、环境因素等有关外,广东人喜欢吃咸鱼、腊味等腌制食品也有关系。其中多少食物有些亚硝酸盐这些超级致癌的物质在里面,这个因素可能更有关系。至于你说的老火靓汤、凉茶等,还应看其药物及处方。其实随着科技的发达,一些有毒副作用、致癌的药材已经逐步被淘汰掉了。而且致癌原因是很多方面的,“老火靓汤或者凉茶致癌”这样的说法还是不太严谨的。


    鼻咽癌现在的治疗状况是如何的呢?

    邓洪教授:对于Ⅰ期这些早期病人,治愈率--准确地说是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后每级降低20%。去到Ⅳ期B这样的晚期的时候,生存率就极低了。

    在早期的预防中,身体检查一定要重视。早期治疗不仅效果好,而且治疗费用低,通常大概2-3万元的费用就可以了。中晚期的治疗费用就可能高到7、8万了,而且治疗效果变得差,情况变得复杂。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鼻咽癌的发生呢?

    邓洪教授:正规的预防我们分为三级:一级,打针、吃药、干扰不发生;二级,早期发现、诊断、治疗;三级,延长寿命。这里可能有人提出疑问,说预防,为什么还要打针吃药呢?实际上,一级预防我们基本上还没有做到,目前积极的办法是三早二级预防。

    很多人认为,没症状就代表没病,这是错误的。鼻咽癌早期可以无任何症状。对于EB病毒的检查,每个人都应该去。EB呈阳性的,每年检查一次;EB呈阴性的,几年检一次也可以。我们的研究数据发现,在1136个EB呈阳性的人中,五年内患上鼻咽癌有47个,二十年内是60个;而一万九千多个EB呈阴性的人中,五年内患上鼻咽癌的有2个,十年内是4个。所以对EB病毒的检测很能说明问题。

    对于群众大规模的EB检测,政府要支持。现在的集体检测,处于半主动半被动的状态。由于宣传不够,一些群众不太相信,以为又是某些部门为了创收而搞这些病毒检测。而有些单位又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测:一些EB呈阴性的人不需要每年都检查。


    【小编手记】

    邓教授是南方人,对鼻咽癌的研究也很多年了,主持过一些关于鼻咽癌的大型检测活动。邓教授在采访后感慨地说,自己已经退下“火线”,现在只希望尽可能推动一些大型鼻咽癌的普查项目,希望“救得一个得一个”,从邓教授眼里那种着急、真诚的目光中,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医者父母心”。

    (责任编辑:王巍)

    爱心医生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