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 肿瘤常识 肿瘤护理 肿瘤预防 肿瘤专题

肝胚胎瘤的发病机制

>>返回肿瘤科首页

文章来源:zl.995jk.com 更新时间:2015年03月18日
  • 分享到:

    肝胚胎瘤的发病机制,大家对肝胚胎瘤关注的可能不是很多,所以很多人对肝胚胎瘤常识所知无几,那么下面就为大家来介绍下肝胚胎瘤发病机制。

    肝胚胎瘤多发生在肝右叶,约半数病例侵犯两叶或为多中心型。一般为单发,圆形,界限清楚,瘤体直径在5~25cm不等。肿瘤无明显分叶,可有囊性退行变和骨样改变,中心区常有坏死和出血,多不伴有肝硬化。肿瘤的大体表现与所含的骨样、软骨或纤维组织等间叶组织成分有关。通常来说,肿瘤呈粗糙结节状或分叶状隆起于肝表面,界限清楚,半数有包膜,质地较硬。

    肿瘤颜色为棕褐色至灰白色,剖面质地均匀一致,可发生出血、坏死和钙化,多不伴有肝硬化。镜下显示,肿瘤由成熟期不同生长阶段的上皮成分和间质变异成分所构成。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可分为胎儿型(高分化型)、胚胎型(低分化型) 与混合型。

    9.1 胎儿型

    胎儿型肝细胞比正常肝细胞小,呈多边形,梁柱状或盘片状,细胞较大,胞界清楚,胞质较多,胞浆呈嗜酸性颗粒状,可有空泡,胞质依糖原或脂肪数量多少而呈颗粒或清亮状。细胞核浆比例为1∶4~1∶2,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细不一,含单个核仁,核分裂象少见。细胞排列成两个细胞厚的不规则肝细胞束,肝束之间为肝窦。肝胚胎瘤细胞核DNA含量分析显示,胎儿型多为二倍体。

    9.2 胚胎型

    胚胎型肝上皮细胞分化较差,细胞以带状或丝球状排列,细胞小,呈梭形,胞界模糊,胞浆少,核浆比例为1∶1~2,核染色质丰富,核仁大而明显,核分裂象易见。此型细胞黏附能力差,往往簇集成玫瑰花瓣状或联结成疏松的索带状。肿瘤内可见窦性隙和胆小管;间质成分常由骨样组织构成,很少有软骨或肌肉分化。肝胚胎瘤细胞核DNA含量分析显示,胎儿型多为二倍体,胚胎型多为异倍体。异倍体肿瘤易发生血管侵犯,预后较差。常见的肝外转移为肺、腹部淋巴结和脑等。

    9.3 混合型

    混合型肝胚胎瘤还含有其他间质成分,如骨样组织、软骨、细条纹的肌肉、鳞状细胞灶、角化珠等。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对“肝胚胎瘤的发病机制”的所有介绍,希望我们的介绍能为您的生活健康和幸福有所帮助,也欢迎您常来我们995健康网,我们将以良好的健康咨询深深的回报您!

    (责任编辑:孙璇)

    爱心医生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