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导读: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发生在子宫体内膜,主要为腺癌。多见于50岁以上的妇女,尤其为绝经后妇女。其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对抗有关。统计资料提示,未婚、少育、绝经延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是内膜癌高危因素。约2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和表现:
一、病理
子宫内膜癌多发生于子宫底部的内膜,以双侧子宫角附近为多见,其次为后壁。镜下有:内膜样腺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透明细胞癌、浆液性腺癌四种类型。其肉眼病变形态和范围有两种:
1、弥漫型: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被癌组织侵犯,病灶呈菜花样从内膜表面突向宫腔,甚至突出于宫口外。
2、局限型:癌灶局限于宫腔,多见于宫底部或宫角部,呈息肉或小菜花状,表面有溃疡,易出血。
二、表现
子宫内膜癌的特点为生长缓慢,局限在内膜的时间较长,转移晚,预后尚好。
早期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时偶尔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可表现为:阴道流血或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增多,疼痛。晚期患者出现贫血,恶病质。
(责任编辑: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