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脊椎骨样骨瘤少见,好发椎弓根、峡部和关节突。多发于15~25岁的青少年。
(一)临床表现
初为轻微的偶发性疼痛,渐转为持续剧痛夜间为甚,药物可止痛。位于脊椎骨者,局部压痛明显,椎旁肌痉挛、活动受限,可有神经根痛及神经受压现象。而且易继发性脊椎侧弯多为10º~20º,病变位于主弯的凹侧,位于曲度的顶点。位于T4、5椎体者出现骨盆倾斜。
(二)X线检查
瘤巢为诊断骨样骨瘤的主要依据,比较小,最大直径不超过1cm,呈相对透光的圆形或卵圆形,偶可因钙化或骨化而不透光。病巢周围骨质硬化是骨样骨瘤的重要特征,如病巢周围广泛硬化,可将病巢掩盖,须不同方位X线才能显示。
CT扫描对此肿瘤的诊断有重大意义,尤对发生于椎板或横突的肿瘤,由于体积小,常规X线前后影像重叠,难以显示。CT则显示椎板或横突局部较大且高度致密,中心为一圆形低密度区,并可见致密核。
(三)病理
可见位于新旧皮质之间,邻近髓腔,被增厚皮质包绕的瘤巢。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在0.4~1cm,中心为颗粒状、砂砾状,呈红棕色,夹有白或黄色斑点。
镜下见瘤巢与周围反应骨之间有明显分界线,周围骨致密硬化。瘤巢由骨小梁吻合成网、成角交叉而不规则的编织构成。中心有不同程度钙化,可形成不规则的骨组织,原有的皮质骨被不完全吸收,代之以沿血管走行的由成骨结缔组织产生的新骨。此新骨之骨小梁较大而粗,血管成分较多,无软骨成分。
(四)诊断
青少年脊柱部位出现疼痛,伴轻度侧弯及夜间疼者应考虑此疾病。但常常早期诊断及治疗不正确,在X线和CT检查后,与其他疾病作鉴别诊断后可确诊,如出现瘤巢及周围骨质硬化应首先与慢性骨髓炎相鉴别。位于皮质骨者应与硬化性骨髓炎或布劳迪脓肿相鉴别。
(五)治疗
口服水杨酸制剂可减轻或控制疼痛。但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切除效果显著,即使掻刮不彻底,疼痛也可缓解,如同时将周围硬化骨一并切除,疼痛立即消失,极少复发。
(责任编辑: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