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与食管癌相似,肝癌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国内外均如此。从世界范围看,欧美国家较少见,而在亚洲太平洋沿岸及非洲的东南部地区比较常见。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国家之一,发病率在 10/10 万左右。分布的总趋势是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具体地说,发病主要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都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肝癌同样多见于男性,病人中男女之比大约为 3 ~ 4 : 1 。肝癌的发病年龄一般在 30 ~ 60 岁之间.
目前认为肝癌的病因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者约占85%,病理检查发现肝癌合并肝硬化多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后的大结节性肝硬化。近年发现丙型病毒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的比例并不低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恶变可能在肝细胞再生过程中发生,即经肝细胞损害引起再生或不典型增生。
在欧美国家,肝癌常发生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一般认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胆汁性和淤血性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关。
★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高发区人群的hbsag阳性率高于低发区,而肝癌患者血清hbsag及其他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的阳性率可达90%,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提示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高发有关。免疫组化方法显示hbv-dna可整合到宿主肝细胞的dna中,hbv的x基因可改变肝细胞的基因表达。
★烟酒。我国北方地区饮酒是又一危险因素,而吸烟则与hbsag阴性肝癌有关。北美约15%肝癌与饮酒有关,约12%与吸烟有关。日本证实烟酒均为危险因素,且有协同作用。
★黄曲霉毒素。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认为黄曲霉毒素b1(afb1)是人类致癌剂,人摄入被黄曲霉素污染产生的霉玉米和霉花生能致肝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粮油、食品受黄曲霉毒素b1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发病率也较高,提示黄曲霉毒素b1可能是某些地区肝癌高发的因素,afb1与hbv感染有协同作用。
★饮用水污染。我国肝癌高发的农村地区与饮用水污染有密切关系。肝癌高发地区启东报道,饮池塘水的居民与饮井水的居民肝癌死亡率有明显差别,饮地面水的发病率高,而饮用深井水者则肝癌发病率低;改饮深井水后,肝癌发生率有下降趋势。塘水或宅沟水中生长的蓝绿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是一种强促癌因素。报道认为,afb1与微囊藻毒素的联合作用为肝癌重要病因之一。
★亚硝胺类化合物。从肝癌高发区南非居民的食物中已分离出二甲基亚硝胺。此类化合物也可引起其它处肿瘤如食管癌。
★病毒感染。晚近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肝癌患者的HBsAg阳性率大于50%,而发达国家肝癌患者的抗─HCV阳性率大多高于50%,因此推测HBV感染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病因:而丙型肝炎病毒则是发达国家肝癌的主要病因。
★化学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B1是超剧毒物质,其致癌性比奶油大900倍,可诱发所有动物发生肝癌。其它如氯乙烯、二氧化钍、二乙基亚硝胺等均有一定的致癌性。
★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可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变时,枯否氏细胞减少,可增加肝细胞癌变的发生。
★微量元素。低硒、钼、锰、锌,高铁、砷、镍等都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药物。某些药物有累积效应,起到致癌作用。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肯定,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
(责任编辑: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