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 肿瘤常识 肿瘤护理 肿瘤预防 肿瘤专题

发性腹膜后肿瘤

>>返回肿瘤科首页

文章来源:zl.995jk.com 更新时间:2014年07月06日
  • 分享到:

    结果 临床表现以腹部肿物为主,检查手段主要为b超、ct、mri,胃肠、泌尿系及血管造影。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在诊断上主要有3个问题:肿瘤定位、肿瘤定性及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诊断价值mri>ct>b超;是否完整切除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术前均应考虑联合脏器切除的可能,但腹膜后恶性淋巴瘤不应强求完全切除,应以内科治疗为主。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指起源于腹膜间隙的肿瘤,组织来源包括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血管组织、神经、淋巴组织和胚胎残留组织,传统上不包括胰腺、肾、肾上腺等实质性脏器和腹膜后的大血管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生率占全身肿瘤的0.07%~0.2%[1]及全部恶性肿瘤的0.5%以下。

    由于腹膜后间隙容量很大,故在起病早期症状隐匿,出现症状时肿瘤往往已经体积很大,并侵犯周围器官,不易完整切除,术后复发比较常见,在诊治上多有困难,影响病人的预后。我院1990~2002年手术治疗腹膜后肿瘤8例,现就其诊断策略和治疗对策做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9岁,平均44岁。临床表现:腹部肿块、腹部隐痛、腹胀、少数病例表现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腰背部胀痛、下肢疼痛及肿胀。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显示腹腔肿物,ct、mri检查显示肿物位于腹膜后,部分病例显示胃肠道受压移位。静脉肾盂造影2例显示肾脏、输尿管受压移位或梗阻。ct、mri显示腹部大血管受压、推移、伴浸润2例。

    1.2 治疗方法 8例均行剖腹探查。肿瘤全切除4例,其中良性1例,恶性肿瘤3例。肿瘤部分切除2例,其中良性肿瘤1例,恶性肿瘤1例。仅行探查及活检2例,均为恶性肿瘤。无手术死亡。

    2 讨论

    2.1 诊断 由于腹膜后组织疏松,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缺乏特异性,诊断及定位、定性有一定困难。目前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手段主要有b超、ct、mri、消化道钡剂造影、泌尿系及血管造影等。b超能够明确肿块的大小、囊性还是实性,对肿瘤是否侵及周围脏器有时判断困难,但其具有无创、安全、价廉的优点,目前仍是术前筛选和术后复查的常用方法。

    ct检查是较理想的方法,图像分辨率较b超为高,可基本明确肿块的边界及邻近脏器受侵犯的程度。mri能行冠状面、额状面、矢状面检查,可了解肿瘤与周围器官及大血管之间的关系、对肿瘤的性质也能有一定的判断,但mri价格昂贵,不宜作为常规检查,可作为疑难及复发病例的补充检查手段。

    另可以有目的地选用其他一些影像学技术,如上消化道钡餐和钡灌肠检查、静脉肾盂造影、数字血管减影(dsa),dsa能够较好地显示瘤体血管来源及分布,也可了解大血管受浸情况,对减少或控制术中出血十分有用,另可同时行血管栓塞,减少肿瘤血供,以便于手术[2]。

    下腔静脉造影可了解下腔静脉受压及受浸润情况。选择恰当的辅助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肿瘤是否发生于腹膜后,了解肿瘤和周边器官的关系,有无远处部位的转移,明确肿瘤的临床类型,而且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对手术难度的估计均有帮助。必需的辅助检查手段也是术后随访、早期发现肿瘤复发的基本手段。

    (责任编辑:王巍)

    爱心医生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