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影响胃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因素有很多,如肿瘤的浸润深度、生长方式、分化、淋巴结转移的范围、数目等。
一、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
按胃癌浸润深度,依次为浸润黏膜、黏膜下、浅肌层、深肌层、浆膜、浆膜外。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也随之增大,预后则随之变差。
二、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胃癌组织学分型主要分为普通类型和特殊类型。普通类型包括乳头状腺癌(高分化腺癌)、管状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特殊类型包括腺鳞癌、鳞癌、类癌、未分化癌等。
三、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体形态的关系
胃癌按浸润胃壁深度分为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而不论其面积大小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又称中、晚期胃癌,即癌灶已突破黏膜下层,侵及肌层以下。
四、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胃癌的直径与患者的生存率有直接的联系,肿瘤的大小可以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依据之一。有学者提出,病灶大小与浸润深度一般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即病灶越大,浸润越深,不过也有少量例外。
于2.5 cm的淋巴结转移率远远较大于2.5 cm的低,故正在设想把直径小于2.5 cm的早期黏膜内胃癌作为EMR(经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指征。
五、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的关系
胃癌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一般15岁以前较少发病,15岁以后逐渐上升,35岁以后几乎成倍增长,65~80岁达到高峰。有学者对435例不同年龄段的胃癌患者进行统计发现,年龄20~40 岁,41~60岁,61~80岁,>80岁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8.33%(14/20),61.85%(107/173),64.91%(147/227),57.14%(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4,P>0.05)。
(责任编辑: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