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鳞癌是比较严重的肿瘤经,不仅伤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还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于鳞癌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了解鳞癌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就能更好的治疗鳞癌,下面我们来看看鳞癌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吧。
鳞癌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1.组织病理所见 癌细胞大致有以下三种:
(1)已分化的棘细胞:与正常棘细胞不同,瘤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短梭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有细胞间桥,伊红染色,不均匀,若内含糖原,细胞透明呈空泡状;胞核大小及染色深浅不一,有多核,巨核和较多核分裂象。
(2)角化细胞:单个或簇集成团,癌细胞团块的中央出现角化珠,由同心层状排列(如洋葱状)的角化物质构成,胞核较大,深染,胞浆深红,示嗜酸性,完全或不完全角化,此为鳞状细胞癌的特征性的结构。
(3)未分化或低分化梭形细胞:细胞体积较小胞浆少;胞核深染,细胞间无网状纤维。
上述几种癌细胞常相互混杂,排列成乳头状,巢状,条带状或假腺样结构(图1)。
2.Broders分类 根据未分化细胞在癌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侵袭性鳞状细胞癌分为四级。
(1)Ⅰ级:瘤组织不超过汗腺的水平,未分化细胞<25%,角珠较多。
(2)Ⅱ级:未分化细胞<50%,只有少数角珠,角珠中心角化细胞较少,非典型细胞稍多,癌细胞团界限不清。
(3)Ⅲ级:未分化细胞<75%,无角珠,可见较大的角化不良细胞,胞浆深红,核深染,核分裂象多且不典型;
(4)Ⅳ级:未分化细胞>75%,无角化,肿瘤细胞不典型,无细胞间桥,诊断较困难。
未分化细胞所占比例越大,恶性程度越高,除此之外,侵袭的深度也是估计恶性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低度恶性的鳞状细胞癌中,罕见癌细胞侵入到汗腺以下的组织。
按Broders分类,鳞状细胞癌大多为分化较高的Ⅰ或Ⅱ级,分化低的Ⅲ或Ⅳ级少见。
3.鳞癌一般分化较好,高分化的鳞癌约占75%,癌细胞呈乳头状,巢状,条索状或腺样结构,可浸润至真皮层或皮下组织,按癌细胞分化程度分4级:
(1)Ⅰ级:分化成熟的鳞癌,具有细胞间桥和癌珠,癌珠为鳞癌特征性结构,是由同心性排列的角癌细胞组成。
(2)Ⅱ级:以棘细胞为主要成分,并具有明显的异形性,包括癌细胞体增大,核大小不等,染色深浅不一,核分裂多见,癌珠少,且其中央有角化不全。
(3)Ⅲ级:细胞分化差,皮表层大部分细胞排列紊乱,细胞体积增大,核大异形明显,核分裂多见,无癌珠,但有个别细胞呈角化不良,病变在表皮内呈辐射状扩展,浸润真皮较晚。
(4)Ⅳ级:为未分化型,无棘细胞,无细胞间桥和癌珠,癌细小呈梭形,核细长染色深,并有坏死和假腺样结构,少数呈鳞状细胞和角化细胞,可作为诊断依据。
以上是对鳞癌的发病机制是什么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鳞癌对人体伤害极大,所以一定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以免病情加重,造成严重的后果,最后祝愿广大鳞癌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责任编辑: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