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在以前鳞癌一直是医学界的重大难题,胰腺癌一直是“癌中之王”,但是从那一天起腺鳞癌将不在是难题,我国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胰腺腺鳞癌中普遍存在着的UPF1基因突变
上海5月27日电(许婧 黄艾娇)快速确诊“胰腺腺鳞癌”将不再是难题:只要在病人肿瘤病理切片中检查“UPF1蛋白缺失”这一“元凶”,即可据此断定其罹患“胰腺腺鳞癌”。
同济大学27日对外宣布,同济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陆琰君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胰腺腺鳞癌中普遍存在着的UPF1基因突变,由此为全面揭开胰腺腺鳞癌形成、发展之谜,为这一肿瘤的科学诊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也成为RNA质量监控与人类疾病直接关联的首个证据。
据知,美国时间5月25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了以同济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陆琰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其博士生刘辰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在胰腺的腺鳞癌中普遍发现了UPF1这一RNA监视基因的突变》。
“胰腺癌素有‘癌中之王’之称,是一种发生隐蔽、多发且恶性程度高的肿瘤,特别是其中的腺鳞癌,由腺癌和鳞癌两种恶性细胞混合而成,不仅更加凶险,而且预后效果很差。”陆琰君教授介绍说,腺鳞癌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一个多世纪以来还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这直接导致在临床上不能对它进行明确诊断,并由此对疾病的分型和治疗带来了不利影响。
陆琰君长期致力于与80%人类肿瘤疾病直接相关的著名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研究。她说,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人类各种疾病与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已建立了“绝大多数疾病、尤其是肿瘤是基因疾病”的理念。鉴于在细胞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蛋白质”,而不是“基因”,近年来,介于基因的“DNA”与“蛋白质”之间、作为两者信使的“RNA”研究,开始备受科学界关注。
循着这一研究思路,课题组在对从医院第一时间获取的腺鳞癌手术病灶标本研究中,发现了P53的RNA异常。是何原因导致其异常?陆教授决定追踪其源头,以揪出它背后的“真凶”。
课题组将目光投向在胚胎分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唯一不能被取代的“UPF1”,及其主导的、用于监控RNA质量的“NMD”通路。历时三年半潜心研究,课题组有了重大发现:原来,在腺鳞癌NMD通道中起关键作用的“UPF1”发生大量变异,腺细胞逆向胚胎化,致使NMD通道失效,导致P53变异的RNA形成,最终导致肿瘤发生。
这一研究工作受到此领域国际权威、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Miles Wilkinson教授关注,他在美国2例胰腺腺鳞癌标本中也确认了这一重要发现。
“这一发现也首次证实了RNA变异与人类肿瘤的直接关联。”陆教授说,尽管科学家们一直在探求并一再预言UPF1突变、NMD变异与人类肿瘤之间密切关联,而且在体外已取得大量证据,但却苦于在人类肿瘤标本中尚未找到两者关联的直接证据,此发现是第一个相关的证据,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据介绍,研究成果还成功应用于临床对“胰腺腺鳞癌”的诊断,证实了这一发现的科学性。“成果不仅仅是用于该类肿瘤的快速确诊,以此为基础展开后续深入研究,将有望对该肿瘤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撑。”
陆琰君表示,肿瘤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针对其展开的密集的DNA基因突变的研究,还未能彻底诊治这一疾患,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开始转向对RNA与人类肿瘤关联的研究。“相信同济大学的这一基础研究成果,将为这一研究方向的科学家们带来更多信心。”
(责任编辑:李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