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 肿瘤常识 肿瘤护理 肿瘤预防 肿瘤专题

大肠癌术前应该注意什么

>>返回肿瘤科首页

文章来源:zl.995jk.com 更新时间:2012年08月19日
  • 分享到:

    大肠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胃肠道恶性肿瘤,近几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人们一定要关注起来。大肠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发现大肠癌的存在,就要及时进行治疗。那么今天就跟小编了解一下大肠癌术前治疗应该了解什么吧!

    ①术前全面检查:了解病史及家族史,有无心、肺、肝、肾等脏器病变。常规行心电图、胸片及肝肾功能检查。对合并呼吸道病变者,除行肺功能检查外;还须行动脉血气分析。术前应纠正贫血,高血压者需口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65岁以上高龄病人更须术前充分准备。

    ②结肠镜检查:如果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因大肠癌所致的梗阻症状,术前宜行肠镜作全结肠检查,其目的除了对已发现的大肠癌作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外,最主要的是对其余大肠也作仔细的检查,以免遗漏同时存在的多处原发大肠癌及同时存在的腺瘤,以便手术时一并解决。

    ③病理检查:合理正确评价术前获取的病理检查结果,尤其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更须注意。由于术前肠镜钳取活检比较表浅,不能准确反映整个病灶的浸润深度,故不能以此作为判断肿瘤浸润的程度。局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者仅27例(占18.8%),因此腺瘤癌变不等于早期癌。同样如果病变确系局限于黏膜层的早期癌,也不应行过度手术,因此须掌握这两类不同状况。

    ④糖尿病的控制及处理:由于大肠癌患者糖尿病高发,而高血糖可造成术后并发症的增多、手术危险性的上升,因此术前糖尿病的检查十分重要。但是如果单纯作空腹血糖检查,则将有40%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漏诊。为免除糖耐量试验的不便,可采用术前常规做进餐100g大米或面食(或葡萄糖)后2h的血浆血糖测定,如≥8.3 mmol/L,再进一步行糖耐量试验(OGTT),如此其中近一半的患者可发现合并糖尿病。对这些合并糖尿病的大肠癌患者,术前要求空腹血糖控制在7.25~8.34 mmol/L,可采用口服降糖药或餐前皮下胰岛素注射等方法来控制血糖。但在术前行肠道准备的时候,因进食量减少,降糖药应减量或停用,以免发生低血糖意外。

    ⑤肠道准备:大肠癌术前应清洁肠道,以尽可能地减少肠腔内的细菌,从而减少手术时污染造成感染的机会。以往的肠道准备方法往往历时3~5天,期间病人只能进流质,又要服泻药,术前1~2天还应清洁灌肠因此常使病人术前持续数天摄入热量不足而处于负氮平衡。反复地灌肠与腹泻不仅影响休息,而且灌肠时肠腔内压力升高,肠管强烈收缩还可能造成癌细胞进入血流而致血道播散,因此是不可取的。下面介绍两种较易实行的方式:

    A.对有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高龄、体弱、有严重糖尿病、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病人采用术前2天流质,术前1天只进食糖水、盐水及清水,并予适量补液,同时术前2天予50%硫酸镁30ml,2次/d,口服,灭滴灵0.4g,4次/d,口服。近年来也常用 杜秘克来代替硫酸镁口服。

    B.对多数无特殊状况者采用全肠道灌洗。

    全肠道灌洗的方法是:病人饮食并不加限翩,术前晨8时及中午改进流质,于下午3时起先口服10%甘露醇500ml,约1h后病人开始排便。排便后,再服用氯化钠6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0.75g加1000ml温开水中的混合液,1h后再重复服用上述混合液,直至病人肛门排出清净无粪质液体为止。全肠道灌洗一般需3h左右,共需服用灌洗液约3000ml。灌洗前后及次晨均须测量病员的体重,以了解病人有无脱水或水、钠潴留。如灌洗后体重减轻1kg则须补液以纠正脱水,体重增加大于1kg则须给予速尿20mg肌内注射以免组织水肿等。当晚饮食仅服含糖、盐的清流质即可。轻度糖尿病病人也可采用全肠道灌洗。

    ⑥手术前放疗:这个问题至今仍有争论。但术前应用氟尿嘧啶保留灌肠及术前放射治疗可增加手术切除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资料显示可提高25%的手术切除率。目前对于进展性直肠癌,局部癌肿侵及附近组织,如直肠旁、直肠前组织、盆腔淋巴结、膀胱、尿道等,以及手术切除困难的病例,可应用术前放疗,或辅以术中放疗及术后放疗,可减少局部复发率或减少远处转移。

    ⑦手术麻醉:可选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除安全为原则外,还要根据麻醉师的经验及各种综合因素评价决定,手术前的评估,纠正心、肺、肝、肾功能状况及老年人麻醉前后处理均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责任编辑:白爱琴)

    相关资讯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爱心医生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