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大肠癌是严重危害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人们生命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通常不会引起患者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恶化,发展为大肠癌晚期,最终剥夺人们的生命。其实大肠癌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预后效果还是很理想的,因此有以下情况的人们要注意了,你可能是备受大肠癌“青睐”宿主,所以需要及时到医院做大肠癌筛查。
一是一级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患过大肠癌;或有一个50岁以前患大肠癌,则本人罹患几率大,因为大肠癌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二是患过大肠癌、大肠腺瘤或息肉已经治疗(如手术、肠镜下电切)者。据统计,约有30%~50%的大肠癌由良性肿瘤恶变而来,以腺瘤性息肉恶变较常见。
三是出现不明原因大便习惯改变或粪便异常。大便习惯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腹泻交替、排便后仍有便意,里急后重等。粪便异常:如血便、粘液便(大便带鼻涕状物)、脓血便等。
四是胆囊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当人体胆囊被切除了,肝脏分泌出的胆汁没有了储存的地方,便持续不断地排进肠道,被肠道中的细菌分解,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肠粘膜,就有可能使受刺激的肠粘膜癌变。据西方许多研究资料报告,这个变癌的过程大概需要10~15年以上。
五是曾患妇科恶性肿瘤并接受过盆腔放疗者。曾患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这些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接受过放疗者,大肠癌的发病机会较常人高2~3倍。
六是FAP及HNPCC家族成员。FAP,即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因基因缺失引起,存在遗传性。病患40岁以后可癌变,55岁几乎100%癌变。HNPCC,即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为基因突变所致,占大肠癌的5%~10%。
七是本人患过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十年以上未愈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癌前病变,患病后第一个10年,大肠癌发生率约3%;以后每年增加20%。
筛查大肠癌方法有多种,比如直肠肛门指检,因为在中国有50%以上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而80%的直肠癌属于中低位,直肠肛门指检就可以检查出来;还有粪便检查和钡灌肠X线检查;最明确的检查方法是大肠内窥镜,俗称肠镜,惧痛者可做无痛肠镜;还有一种最新技术名为大肠胶囊内视镜,最大的优点是它并非是入侵性,却能提示肠内病变,但不能做活检确诊。
(责任编辑:忆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