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在我们得知一些疾病的因素的时候,可能还有许多问题想要去弄明白,因为想要对自己的身体或者说病情有一个了解,对于大肠癌的治疗,如果患者发现的高危因素,需要预防性切除吗?下面的内容是专家的简单介绍,大肠癌可通过基因检测预测发生率,近八成大肠癌由肠息肉转变而来。
上个双休日,2013第七届全国结直肠癌诊疗高峰论坛暨大中华区肠造口学术研讨会在杭举行。大会在提出许多学术前沿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何预防大肠癌?如果发现自己有可能得大肠癌的基因,是否有必要预防性切除?
近八成大肠癌由肠息肉转变而来
结直肠癌大家常统称为大肠癌,大会执行主席、省肿瘤医院肛肠外科主任李德川教授提醒,有近8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转变而来,而高危性肠息肉完全可以通过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并切除。
他透露,美国曾做过一项研究,对比切除肠息肉和未切除肠息肉的两类人群,结果发现切除肠息肉的人群患大肠癌的几率降低了4倍左右。
不过,肠息肉是较为普遍的情况,并不一定会发生癌变,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大约有30%的中老年人存在肠息肉。一般来说,直径较大的息肉存在癌变的可能性越大,也和息肉的性质等有,比如,炎性息肉、错构瘤息肉几乎不会癌变,而腺瘤息肉癌变的几率相对较高。
大肠癌可通过基因检测预测发生率
结直肠癌是种带有明显家族遗传性的癌症,主要有两类,家族性腺瘤病和癌症家庭综合征。李主任建议:“对有家族性息肉病患者,特别是已出现息肉病(息肉个数在100个以上)的患者不需要犹豫,最好通过手术切除;所谓癌症家庭综合征,就是直系亲属中至少有两名亲人患大肠癌,而且有一位或一位以上发病年龄在45周岁以下。这两类,都是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现在的生物技术发展得很快,是否会得大肠癌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预测。只需要抽血,看看是否存在MMR基因、MSI基因和APC基因的突变。如果发现这两类基因的变异,要怎么处理呢?
“人的大肠有1米多长,在没有出现任何病变的情况下,到底切除哪段呢?非常难选择,如果全部切除了,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李主任说,查明这些基因最大的意义,就是提醒这些人,要从生活上去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所谓癌症就是反复长期接触致癌因素,导致基因突变的,大肠癌从肠息肉演变为肠癌晚期一般需要10年左右,所以早发现早治疗的意义非常大。
在知道了近八成大肠癌由肠息肉转变而来、大肠癌可通过基因检测预测发生率,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也有了认识,我们经常听说身体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其它的都是零,这就说明了一个人有健康的身体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身体当作孩子一样来对待,对它负责。
(责任编辑:编辑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