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 肿瘤常识 肿瘤护理 肿瘤预防 肿瘤专题

青年女性甲状腺癌患者继发乳腺癌的危险度较高

>>返回肿瘤科首页

文章来源:zl.995jk.com 更新时间:2014年07月06日
  • 分享到:

    标准的甲状腺癌疗法包括手术和术后应用治疗剂量的放射性碘(131I)。推荐使用131I的原因是它能延长无疾病发作期并改善高分化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尽管131I主要集聚于甲状腺,但具有钠/碘转运结构的乳腺组织也可能暴露于131I。

    流行病学资料提示组织暴露于放射性物质后,经过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可形成癌症。UT结论提出甲状腺癌的治疗可能对随后出现的乳腺癌产生一定作用。 为进一步验证该设想,Amy Y. 陈博士及其同事对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

    他们的研究结果在2000年9月24-27日期间在华盛顿特区举办的美国耳鼻喉科学-头颈外科基金学会年会(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Foundation Annual Meeting/Oto Expo)上发表,标题为:‘甲状腺癌妇女易继发乳腺癌’。”

    陈等报道,从1973年1月至1994年12月,国家癌症研究所监督、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记录了299828例乳腺癌和23080例甲状腺癌。这两组有612例妇女被诊断患有甲状腺癌和乳腺癌。选择经2年最短潜伏期诊断这两种癌症的患者作为经鉴定的确诊患者。

    他们排除了612例患者中247例仅根据尸检或死亡证明报道的,原癌症记录不是甲状腺癌或乳腺癌,且无显微镜原位证实的病例。因而最终研究的女性患者为365例。 研究者以1973-1996年的SEER数据计算年龄特异和日期特异的历年甲状腺癌及乳腺癌发生率。

    陈等解释说,每一年龄组、种族、日期和随访期的继发癌症患者的预计数量决定于这些发生率与年龄特异的和日期特异的人-年危险度数相乘。他们评估了女性乳腺癌患者继发甲状腺癌与女性甲状腺癌患者继发乳腺癌的危险度。 经诊断的妇女无一例年龄低于20岁。113例恶性乳腺癌患者确诊的平均年龄56.8岁。252例恶性甲状腺癌患者确诊的平均年龄28.6岁。

    首发为乳腺癌或甲状腺癌的患者前后两病平均诊断间隔期分别为6.7年和9.0年。确诊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2岁和47岁。 总共1333115人/年的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病例可供研究。研究者预计大约114.7例继发甲状腺癌,但经5年随访分析未见其危险度显著升高。绝经期前(20-49岁)和绝经期后(大于50岁)妇女的危险度均无升高。

    陈等同时发现:在(2-5年、5-10年、15-20年及大于20年)各随访期内均未见绝经期前和绝经期后乳腺癌患者形成甲状腺癌的危险度升高。 绝经期前的黑人妇女危险度显著升高(OR=2.5)。然而这一结论仅源于对5例病例的分析。预计214.4例继发乳腺癌,与之对比,观察到252例危险度为1.18的患者继发乳腺癌(p=0.007)。

    经5年生存期危险度分析,年轻女性(30-34岁)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度最高(RR=1.90, p=0.001)。年龄在40-44岁之间,初诊为甲状腺癌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度也显著升高(RR=1.39, p=0.04)。 研究者对不同种族的绝经期前(20-49岁)和绝经期后(大于50岁)甲状腺癌妇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绝经期前白种女性甲状腺癌患者形成乳腺癌的危险度显著升高(RR=1.41, p=0.001)。

    绝经期前黑人女性甲状腺癌患者形成乳腺癌的危险度也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RR=1.54)。两种肤色的绝经期后女性的危险度均无升高(RR=0.97, p=0.622)。 尽管绝经期前白种女性甲状腺癌患者早在随访5-10年即出现危险度显著升高,但资料显示确诊甲状腺癌15-20年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度最高。

    陈等说,研究分析SEER的资料显示,接收治疗的绝经期前白种成年女性高分化甲状腺癌患者,在5-20年后形成乳腺癌的危险度升高。诊断乳腺癌后不增加继发乳腺癌危险度,这一结果提示,患甲状腺癌后易继发乳腺癌与甲状腺癌的治疗有关。 因此,陈的研究小组建议所有甲状腺癌女性患者定期接受随访及正确使用放射性碘治疗。

    (责任编辑:王巍)

    爱心医生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