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什么是黄色瘤
什么是黄色瘤?大家知道脸黄疣是什么症状吗?脸黄疣主要是由于皮下脂肪沉积、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等原因形成的,男女都会长,不进行治疗是不会自行消失的。而且脸黄疣是中年妇女的血脂增高的信号。
黄色瘤症状
本病系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多见于中年人,尤以中年妇女多见,特别是有肝或胆道阻塞的患者。其特征为在上眼睑内眦处发生橘黄色针头大或豆大丘疹,边缘明显,略高出皮面,触之柔软,有时波及下眼睑,融合后形成黄色圈。有少数患者还同时伴有手掌、指缝、臀沟、肘部和腘窝部的黄色瘤出现。
黄色瘤病因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患者血脂(胆固醇、胆固醇酯、三酰甘油、磷脂及游离脂肪酸)正常或增高。有的人有家族性或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肝胆疾病等。
黄色瘤发病机制
引起黄色瘤有下列因素:
1.大多数病例血浆中脂蛋白增高。
2.血管壁通透性异常。
3.血清脂蛋白透过血管壁,沉积在血管周围结缔组织。
4.血管外膜细胞摄入和处理脂蛋白,巨噬细胞聚集。脂蛋白渗出后,这些细胞转变为空泡化的泡沫细胞,血清脂蛋白在泡沫细胞内代谢。泡沫细胞一致性地含有相应的溶酶体酶结构,新发生的黄瘤有与血中大致相同的脂蛋白谱。
随后再发生胆固醇酯、胆固醇及磷脂聚集。一些高脂蛋白性黄瘤是可逆的。根据血脂的特征,世界卫生组织将原发性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分为5型,其发病机制分别为Ⅰ型:高乳糜微粒血症,脂蛋白酶缺陷;Ⅱa型:高β-脂蛋白血症;Ⅱb型。
高-β脂蛋白血症及高前β-脂蛋白血症Ⅴ,固醇代谢紊乱;Ⅲ型:宽β-疾病,高前β-脂蛋白血症和高乳糜微粒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Ⅳ型。
高前β-脂蛋白血症,糖代谢紊乱,酒精中毒、痛风;Ⅴ型:Ⅰ和Ⅳ型联合。不同类型高脂蛋白血症发病数差异也很大,其中以Ⅱ型最常见,其他按发病数高低顺序为Ⅳ、Ⅲ、Ⅴ、Ⅰ型。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可由于血清蛋白异常或某些细胞的异常增殖所致,如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粒细胞性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黄色瘤治疗
1.饮食疗法:如患者超过标准体重时,则要减轻体重;经化验,患者的三酰甘油升高,则应减少总的热量,特别要减少蔗糖的摄入,并要少饮酒;如患者胆固醇水平增高,则要降低含胆固醇饮食的摄入。
2.药物疗法:眼睑黄色瘤经用饮食疗法,常可在1年内消退。若不消退者可服用安妥明,每天2 g,也可加服烟酸每天3 g,后者宜于进食时服,且应避免同时饮酒和热饮料,以使面部潮红减到最小程度。如患者对烟酸反应大,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3 g。将中药山楂、玉米须熬水喝,亦有一定疗效,可坚持服用。
3.外科疗法:对于血脂正常的眼睑黄色瘤患者,可采用接触冷冻法治疗和手术切除治疗。接触冷冻法,是用棉签蘸液氮与病变处接触,待局部变白后又恢复至原来黄色为一个冻融周期。根据黄色瘤的厚薄可施用6~12个冻融周期。
冷冻后局部勿沾水,一周左右黄色瘤即可脱落,对于残留部分或复发患者可以再进行冷冻。手术切除要彻底,还要注意切除后缝合时不至引起眼睛的变形,而有碍美观。手术疗法对于此病不作为首选,首选是饮食疗法。进行手术前应和患者讲明,此病有复发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晓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