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10例,占6.1%。其中手工吻合7例、机械吻合3例;死亡1例。结论 对患者进行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有很多种,在临床上对患者采用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发生吻合口瘘
近日,河北医院胸外科翟更新、王晓静、孟宪春、冯树东和赵洪涛共同发表论文,旨在对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指出,对患者进行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有很多种,在临床上对患者采用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发生吻合口瘘。该文章发表在2013年11期《中国保健营养》杂志上。
医院收治的164例食管和贲门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在围手术期间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对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采取治疗。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10例,占6.1%。其中手工吻合7例、机械吻合3例;死亡1例。
多年来,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一直被认为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报告最高者达27.6%,国内统计平均为5%(2.3~7.4%)[1],近年统计其发生率已降至2%上下[2],河南医科大学报告,发生率达3%~5%[3],而邵令方,高宗人等报道发生率为 0.9%[3]。其死亡率近年报道仍为49.1%[4],我院1993年1月~2006年12月13年间行食管胃吻合10860例,发生吻合口瘘148例,死亡1例。本文报告我们对吻合口瘘的一些认识和治疗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860例,男6652例,女4208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57.6岁;食管癌7200例,贲门癌3660例;食管-胃胸内吻合8452例(弓下吻合3960例,弓上吻合4492例),颈部吻合2408例。本组10860例共发生吻合口瘘148例,总发生率为1.36%(148/10860),其中胸内吻合口瘘42例,发生率0.50%(41/8452),颈部吻合口瘘106例,发生率为4.40%(106/2408),死亡1例,死亡率为0.6%(1/148)。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因吻合口部位和瘘发生时间不同而不同。胸内早期瘘多发生在术后3~6天,症状较重,体温升高达39以上,单纯退热药不易控制,脉搏心率加快,胸痛、胸闷、呼吸困难。
听诊术侧呼吸音减弱,叩诊局部浊音或鼓音,胸腔穿刺可抽出气体及混浊酸臭的稀薄脓液或胃液。血化验示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X光透视下造影检查见造影剂自吻合口外溢即可确诊。
瘘发生的时间愈晚,症状愈轻,有的仅表现为持续低热,造影检查可发现小瘘口。本组有3例晚期小瘘,其中2例无任何症状,常规吻合口造影时发现线状瘘口,周围无明显炎症阴影,1例持续低热,造影发现小瘘及吻合口旁直径约2.0cm的包裹性小脓腔,改变体位,造影剂可返回胃内。颈部吻合口瘘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增高,局部红、肿、热、痛,切开后有腐臭脓液,有胃液、涎液和/或气体外溢即可确诊。
1.3 治疗方法
根据吻合口瘘发生的时间、部位、瘘口大小及病人的全身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胸内较大的早期瘘症状均较严重,资料显示死亡率很高[4],治疗早期应以抗感染为主,首先是胸管通畅引流和胃管减压吸引,两管有效引流可使全身中毒症状在3~5日内明显减轻,其次应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感染基本控制后则应以支持治疗为主。
胃肠道功能未恢复
(责任编辑:晓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