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 肿瘤常识 肿瘤护理 肿瘤预防 肿瘤专题

粪便检查的效果及意义

>>返回肿瘤科首页

文章来源:zl.995jk.com 更新时间:2014年07月29日
  • 分享到:

    消化系统肿瘤议程高发疾病,早诊断早治疗的意义重大,粪便检查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检查手段,简便易行,成本低廉。

    目前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已成为临床高发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粪便检查是临床检验的有效手段和普查最常用的方法,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廉、无创、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的特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粪便检查对于胃肠道肿瘤的早期筛查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粪便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联合检测

    粪便隐血是当今胃肠道肿瘤普查中使用最广泛而且评估最多的一项试验,并且具有快速简单、无痛苦、便于反复应用等显着优点。对于一个反复多次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的患者,无论年龄与性别,都应该进一步做胃肠道肿瘤的排查。

    有报道称粪便隐血试验在消化性溃疡时阳性率为40%~70%,呈间断阳性,消化道癌症时(如胃癌)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阳性。其他各种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均可呈阳性反应

    粪便隐血试验中血红蛋白(Hb)可检出下消化道任何部位的出血,而转铁蛋白(Tf)能检出上消化道的出血。因上消化道的出血经消化酶作用后,其红细胞基质尽被消化,血红蛋白不再有免疫反应。

    转铁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在健康人的粪便中几乎不存在,而在消化道出血时的粪便中大量存在。转铁蛋白稳定性明显高于血红蛋白,不易被消化酶破坏。针对上消化道出血,在检测Hb的同时检测Tf,能够减少假阴性结果的出现。用两种免疫学方法同时检测两种抗原,能够起到互补作用。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

    钙卫蛋白(CPT)最早由Fagerhol于1980年从中性粒细胞中分离,并命名为L1蛋白,后因发现其结构中含有钙并有抗微生物的特性而命名。由两条重链14和一条轻链8非共价结合形成异二聚体,每条链可结合两个钙离子;并具有鳌合锌离子的能力而具有抗热性。

    钙卫蛋白是一种杂合性的钙结合蛋白,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具有抗蛋白酶活性,在肠腔和外界环境中长期保持稳定,不被各种酶和细菌破坏;是中性粒细胞和活化的巨噬细胞胞质中重要的蛋白质,可以作为急性炎性细胞活化的标志物;其在粪便中极其稳定,优于以往的粪便标志物。

    国外研究显示UC活动时粪便中钙卫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能动态反映UC活动性变化,活动期的组织学改变呈现出急、慢性炎症共存的特征,中性粒细胞被认为是区别UC急性与慢性炎症的关键指标。

    钙卫蛋白对腺瘤的敏感性为55%,而FOB对腺瘤的敏感性仅为10%,钙卫蛋白检测对于早期发现腺瘤具有更高的价值,由于腺瘤的恶变期为5-7年,腺瘤是唯一可以在恶变前可以检查到的肿瘤,检测钙卫蛋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粪便钙卫蛋白在粪便中非常稳定,检测能够较准确地区分肠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而且在鉴别IBD和大肠癌方面同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结肠镜相比,具有简便、经济、无创性等优点,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结肠镜检查的痛苦,弥补患者不能随时复查的不足。

    同粪便潜血相比较,粪便钙卫蛋白可以定量检测,能发现早期不出血病灶,而且结果不受全身情况、饮食成分、一般药物及营养支持治疗的影响。对于已经确诊的病例的病情监测,评价药物疗效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粪便癌胚抗原(CEA)检测

    消化道肿瘤患者粪便CEA明显升高,消化道良性疾病不升高。血清CEA对肠癌的诊断基本没有价值,而粪便CEA在肠癌病人中有明显的变化。

    李永明发表于《癌症》的研究结果:以5微克为临界值,粪便CEA诊断大肠癌,阳性率76.9%,假阳性率12.8%。粪便CEA检查是一个较好的消化道肿瘤筛查指标,优于血清CEA和FOB(国际肿瘤学杂志)。

    姜涛报告CEA、TAG-72联合检测大肠癌敏感度80.11%,特异度70.59%,准确度81.13%,假阳性率29.41%,假阴性率13.8%.结论粪便中CEA和TAG-72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并可增加敏感性和特异性.

    粪便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

    粪便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与呼气试验比较,无同位素污染,成本低、便于操作,老人和婴幼儿也可以检查,对治疗有指导作用。

    血清学方法是用来检测抗体水平,因根治后血清中抗体仍维持很久,不能反映Hp的现症感染,更不能用于疗效的观察。

    Raguza用该法对133例发展中国家儿童评估后得出,HpSA检测在青少年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90%以上;国内用HpSA快速检测对62例抗Hp治疗之前患者(治疗前组),42例抗Hp治疗之后的复查患者(治疗后组)的粪便进行检测发现:治疗前组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2%;治疗后组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和81%;104例患者总敏感性和总特异性达97%和88%,符合率91%,阳性预测值83%,阴性预测值98%。

    粪便中其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Adnab.9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其升高是对腺瘤细胞膜抗原的拮抗反应,结肠新生物上皮存在Adnab.9,染色表明将来很可能进展成大肠癌“引元”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研究粪便中Adnab.9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发现249例大肠肿瘤患者中Adnab.9阳性率63%(其中大肠癌59%和腺瘤83%),炎性肠病33%,增生性息肉0,对照组10%。因此认为Adnab.9对大肠癌筛查是一个有前途的标志物,尤其对腺瘤有较高的敏感性。

    人大部分体细胞都不表达端粒酶(Telomerase);而恶性肿瘤中端粒酶却能被重新激活而使细胞获得永生化。骆成玉等120研究了43例大肠癌患者粪便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结果62.8%的大肠癌患者阳性表达,且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部位均未见显着相关;粪便端粒酶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2.8%,95.7%和96.4%。提示检测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是筛查大肠癌的新手段。

    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与肿瘤发生,进展和转移相关。Kanaoka等检测粪便中COX–2mRNA及CEAmRNA,结果COX–2mRNA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100%。而CEAmRNA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和5%。

    COX–2mRNA在4例DukesA的患者中检出或3例,14例B期检出13例,11例C或D期检出10例;7例近端大肠癌检出5例,22例远端大肠癌检出21例,说明COX–2mRNA特异性优CEAmRNA,且与肿瘤大小,分级和位置无关。提示粪便COX–2检测诊断大肠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一个筛查大肠癌很有希望的标志物,但是需要大样本去评价。

    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M2pyruvateki–nase,TUM2.PK)作为丙酮酸激酶的一种同工酶,在正常细胞中主要以四聚体形式存在;而在肿瘤细胞中,由于合成代谢的需要,M2–PK大量表达并转变为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这种二聚体形式的M2–PK则被称为TUM2.PK。Ewald等报道粪便TUM2–PK检出大肠癌敏感性77.9%,特异性74.3%~83.3%。腺瘤敏感性45.9%,如果腺瘤直径﹠gt;1cm,其敏感性增至61.1%。

    此外,Vogel等比较了化学法FOBT,免疫法FOBT和TUM2–PK检出大肠癌情况,发现虽然TUM2–PK特异性较低(分别为89%,94%和72%),但是对腺瘤的敏感性(48%)明显高于其他两者(分别为10%和19%)。最近Tonus等研究粪便中TUM2–PK,发现对照组42例中39例﹠lt;4.0KU/L(特异性93%)。

    而实验组TUM2–PK浓度中位数分别为结肠癌23.1KU/L,直肠癌6.9KU/L,结直肠癌14.7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肿瘤Duke’s分期和TNM分级相关;诊断大肠癌总体敏感性78%,且从T1的60%上升到T4的100%,从Duke’SA的60%上升到Duke’SD的90%,因此粪便中TUM2.PK检测是筛查大肠癌一个合适的指标。

    基因检测:

    早期发现肿瘤是提高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的关键。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可用于高危人群监测与筛选的诊断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归因于相关基因突变,而粪便中的脱落细胞包含着与大肠癌关系密切的突变基因,粪便中基因检测可望成为筛选诊断大肠癌的新方法。

    一家国外公司开发了粪便DNA(Stool-basedDNA,sDNA)筛选试验,用于检测和结肠癌相关的DNA标志物。10000例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结肠癌检测的灵敏度上来看是92%,检测癌前息肉的灵敏度为42%,超过2厘米大的息肉的检测灵敏度是66%,所有临床数据的特异性为87%。

    综上所述,粪便检查具有无创,简便,经济的特点,尤其是免疫学检查价格低廉,检出率较高,将成为未来胃肠道肿瘤常规检查的主流方向;粪便DNA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果在自动化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在检测成本上更具有亲民性,将成为未来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粪便分析在胃肠道肿瘤检查方面具有极其广阔的前途。

    粪便检查已成为消化系统肿瘤诊断的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李德亮)

    爱心医生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