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临床资料
病例1:王某,男,25岁,左下层牙区牙龈反复肿胀并出血十余年,无特殊即往史。门诊检查见左后牙区牙龈肿胀,血液检查均正常,X片线报告颌骨无异常症象。初诊为牙龈瘤,作病理切片时大量涌血。病检报告为海绵状血管瘤,明确诊断后作下颌骨切除术+植骨术,术前首先作左颈外动结扎术,但术中切除瘤体及颌骨时大量出血近千毫升。术中输血600毫升,术后愈合良好,病检报告为下颌骨血管瘤。
病例2:邓某,男,21岁,右下后牙区牙龈肿胀并反复出血八余年,初诊为牙龈瘤,曾作牙龈瘤切除术及拔牙术,术后半年反复出血,门诊检查右下颌区牙龈肿胀明显,压迫易出血,血液检查均未见异常,X线片报告血管无异常症像,诊断为牙龈瘤复发。
作局部组织切片时出现大量出血症状,病检报告软组织内有海绵状血管病分布,确诊为颌骨血管瘤后作下颌骨部分切除术,术前作右颈外动脉结扎术,术中仍大量出血近千毫升。曾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输血约600毫升,术后愈后良好,病检报告为下颌骨血管瘤。
结果与讨论
从本科二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文献复习,总结到以下经验及体会:
1. 性别、年龄及部位:多见于青年男性,下颌骨
2. 临床表现:没有明确诱因的牙龈自发出血为常见病状,局部牙龈肿胀。
3. 病理表现:主要分为毛细血管型和海绵型或混合型。临床确认须靠病检。
4. X线表现:有报告认为颌骨血管瘤表现骨质稀疏,有呈蜂窝状或皂泡样透影区,但本二例病例均无特异性,因此颌骨血管瘤的X线表现不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5. 诊断:颌骨中枢性血管瘤的早期诊断很困难,没有一般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易误诊为牙龈炎或牙龈瘤,因此对病史时间较长,加上原因不明又发生于相同部位的牙龈肿胀及反复出血,血液分析又非血液性疾病的患者,就应考虑颌骨血管瘤的可能,而且绝对不宜作活体组织检查或穿刺检查。
6. 治疗:主要分为紧急出血的抢救和手术根治。由于颌骨血管瘤出血很凶险,要求迅速用明胶海棉或碘仿纱布压迫止血,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报告认为紧急作颈外动脉结扎术可达到减少出血目的。但从本二例手术过程看颈外动脉结扎术不能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
(责任编辑: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