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 肿瘤常识 肿瘤护理 肿瘤预防 肿瘤专题

姑息性疗法治晚期肺癌

>>返回肿瘤科首页

文章来源:zl.995jk.com 更新时间:2014年07月06日 相关文章
分享到:

晚期肺癌的姑息性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并希望延长生存期。资料显示,有近70%以上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已有扩散转移等,已不能行根治性治疗;并且有60%左右的行根治性治疗的患者最终会出现同侧胸腔或远处转移而也需姑息性治疗。可见,晚期肺癌的姑息性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进行晚期肺癌的姑息性治疗呢?

一、肿瘤局部症状的姑息治疗

1、气管支气管阻塞:由支气管内肿瘤直接阻塞或肿瘤外压引起。(1)对于支气管内肿瘤阻塞可以采取支气管内肿瘤消融,具体方法是经硬质气管镜以活组织钳钳取肿瘤或激光凝固法完成,为防止肿瘤消融后的复发再次阻塞支气管,可采取气管内置入支架治疗;

(2)外压性气道阻塞 气道内支架置入结合外照射可活得最好的疗效,单纯化疗或者放化疗也有一定的作用;(3)气管支气管食管瘘 这是一种少见但是非常险恶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中位生存期通常不超过两月,姑息治疗目的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气道

2、恶性积液

(1)恶性胸水,可造成患者严重呼吸困难、胸痛及咳嗽。许多措施如反复胸腔穿刺抽液、胸膜粘连术或者留置导管引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恶性心包积液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解除填塞和防止复发。治疗方法包括单纯心包引流和化学硬化剂治疗,通过胸腔镜或者更常用的经剑突下心包开窗完成。

3、上腔静脉综合征解除上腔静脉梗阻最好的办法是经皮置入自展性支架,支架置入后可联合放化疗

4、其他症状的姑息治疗

(1)咯血 25-40%肺癌患者会出现咯血,通常是痰中带血,大咯血少见。大多数通过胸部外照射可缓解;如果出现大咯血,应考虑支气管动脉甚至肺动脉栓塞

(2)咳嗽 使用可待因类可迅速缓解,由于支气管腔内或腔外肿瘤压迫支气管刺激、远端肺不张和肺炎引起的咳嗽可通过胸部外照射缓解

(3)胸痛分析胸痛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为胸水所致就应针对胸水进行治疗;如胸痛源于胸壁或胸椎受侵外照射是缓解疼痛的有效途径,肺上沟瘤引起的严重胸痛放疗可以有效控制甚至使胸痛完全缓解

5、姑息性肺切除术的适应症

(1)阻塞性肿瘤远端存在肺脓肿

(2)严重大咯血

(3)胸壁骨组织受侵致胸壁或背部剧痛

二 肺癌转移的姑息治疗

1、肺癌脑转移治疗

脑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资料显示约有30%的非小细胞肺癌和4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脑转移是肺癌治疗失败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放疗和中医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仅适用于较大的、孤立性的转移病灶;

而放疗的副作用较大,治疗时多联合使用中药如参芪十一味颗粒、灰树花胶囊、贞芪扶正胶囊及芪珍胶囊等,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中药以鸦胆子油口服乳液的疗效尤为明显,其有效成份可透过血脑屏障直达病灶,达到有效杀灭癌细胞、缩小瘤体的目的。

2、肺癌骨转移治疗

肺癌骨转移的预后通常不良,其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疼痛,维持日常活动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主要是手术和局部放疗,手术可以缓解疼痛和压迫症状,重塑功能和预防骨折。局部放射治疗在于抑制局部肿瘤细胞再生长和减少钙化,从而缩小肿块,减轻脊髓压迫,缓解生物性和机械性骨痛。

全身治疗主要是化疗和中医药治疗,其中化疗多作为手术、放疗等的辅助治疗,且度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从整体着手,中医认为为肿瘤虽然是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此,对于恶性肿瘤的患者,局部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根治的问题。

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辩证论治,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以扶正培本为原则整体调理患者的身体,达到对肿瘤的整体治疗的目的。目前,治疗肺癌的中药效果明显的主要有金复康口服液、参莲胶囊、参丹散结胶囊及清肺散结丸等。

3、疼痛

疼痛是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多以安全无毒的中药外用贴剂代替副作用大且依赖性强的西药制剂,常用的中药镇痛剂主要有雪莲贴而舒、阿魏化痞膏、复方蟾酥膏、雪莲艾必克、蟾乌巴布膏等,经临床验证其镇痛效果明显。

总之,晚期肺癌的姑息性治疗应以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因此,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放化疗等过度治疗。

(责任编辑:王巍)

爱心医生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