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癌症病人的疼痛比较复杂。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痛的原因分为四种类型:①直接由肿瘤发展侵犯引起的;②和肿瘤相关但不是直接引起的;③由肿瘤治疗引起的;④和肿瘤无关的。为了正确处理癌症病人的疼痛,首先应当明确疼痛的原因,对于①②两种原因引起的疼痛,抗肿瘤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缓解;而对③④两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则需进行止痛和其他有关的辅助治疗。
(一)抗肿瘤治疗癌痛
(1)放疗。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脊髓受压、脑转移、周围神经肿瘤浸润等情况,具有良好效果。
(2)化疗。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如淋巴瘤、小细胞肺癌、卵巢癌、骨髓瘤或白血病造成的压迫或浸润神经组织引起的疼痛,能够迅速显效。
(3)手术。姑息性手术可以将大块肿瘤切除,达到止痛的目的。此外,手术固定病理性骨折,解除脊髓压迫和肠梗阻,引流大量腹水等,对病人的疼痛都有益处。
(二)抗感染治疗癌痛
有些病人的疼痛与已经形成的感染或潜在的感染有关,这时应当及时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
(三)药物治疗癌痛
(1)按阶梯给药。所谓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方法,就是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做出正确评估后,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地选择相应的镇痛剂。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应主要选用解热镇痛剂类的止痛剂;对中度疼痛患者,则应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对重度疼痛患者,则应选用强阿片类药物。
阶梯治疗药物
轻度疼痛——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物
中度疼痛—— 弱阿片类±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物
重度疼痛——强阿片类±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物
(2)口服给药。应选择口服给药途径,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这样便于病人长期用药,尤其是针对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片及糖浆等),适当的口服用药极少产生精神依赖性(成瘾性)或身体依赖性(﹤1%)。这是因为,癌症病人所要求的是镇痛效果,而不是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口服吗啡不符合吸毒者的需求和效果。
(3)按时给药。止痛药应当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即只在疼痛时给药。
(4)用药个体化。止痛药的剂量应当根据病人的需要由小到大直至病人疼痛消失为止,而不应对药量控制过严,导致用药不足。
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文章部分图片或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责任编辑: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