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胃癌是来源于胃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全球肿瘤发病率和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大致在40~60岁之间占2/3,40岁以下占1/4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为(2~3)∶1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一般北方高于南方,沿海高于内地,北方地区的甘肃、宁夏、青海及东北等地高发,湖南、广西、广东以及云南、贵州、四川发病率较低。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10万。
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基因变异,多阶段的综合病变过程。
(一)饮食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从胃癌高发区移民至低发区定居的第一代人具有高易感性,第二代易感性明显下降,第三代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基本与当地居民相似,这可能与不同地区的不同饮食习惯有关,如腌制品、霉制品、熏制品等含有的较高浓度硝酸盐,在胃内细菌性还原酶的作用形成亚硝酸盐,致使胃癌发生。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发试验动物发生胃癌。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幽门螺杆菌是一类生物致癌因子。
(三)遗传因素胃癌有家族聚集现象,同卵双生同胞、A型血者发生率较高,这些现象支持遗传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可能是遗传素质使易感者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增强。
(四)癌基因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之间保护动态平衡,这依赖于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调控,如各种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其调控失调,则导致某些癌基因激活而抑癌基因被抑制,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平衡失调,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胃癌细胞可有的癌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
(五)癌前病变胃癌的癌前病变包括:①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②胃息肉特别是多发息肉和广基息内者易癌变;③残胃炎,常在手术后15年以上发生癌变,可能与胃酸分泌低,有利于细菌繁殖,易于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有关;④伴有恶性贫血的萎缩性胃体炎;⑤少数胃溃疡病人。
(责任编辑: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