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 肿瘤常识 肿瘤护理 肿瘤预防 肿瘤专题

手术疗法治脊索瘤

>>返回肿瘤科首页

文章来源:zl.995jk.com 更新时间:2014年07月06日
  • 分享到:

    脊索瘤临床上少见,文献报告仅占原发骨肿瘤的2%~5%,以老年人多见。脊索瘤来自残留在骨组织中的脊索组织,可以发生在脊柱的任何部位,其中骶椎最为多见,约占50%~55%。脊索瘤生长缓慢,早期症状轻微且不典型,常发展到相当大时才能被发现。发生于骶尾椎的脊索瘤主要表现为骶尾部疼痛及压痛。如肿瘤向后发展,于骶部可触及肿块,如向前发展可出现膀胱、直肠刺激症状。

    肛门指诊可触及骶前肿块与骨之间无活动。位于骶管中央的肿瘤可压迫骶神经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及马鞍区感觉异常。位于颈、胸、腰椎脊索瘤可出现相应部位受压的症状和体征。

    X线表现:颈、胸、腰椎的脊索瘤缺乏典型的X线特点不易诊断。骶部脊索瘤X线特点为骶骨中线的膨胀性破坏.残存骨硬化,软组织肿块伴有钙化。CT、MRl能准确判断I冲瘤大小及邻近组织关系,对手术更有意义。

    颈、胸、腰椎脊索瘤一般采用椎板切除以减轻脊髓压迫,缓解疼痛,延缓截瘫

    骶尾部脊索囊切除术

    [术前准备]

    1.仔细检查心、肺、肝、肾功能,出凝血时。

    2.按肠道手术准备肠道。术晨留置尿管。

    3.备血3000~5000ml。

    [麻醉和体位]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先仰卧位后改腹卧位。

    [操作步骤]

    手术分两步完成,采用腹部和骶部联合入路。

    1.腹部暴露先取仰卧位,行下腹部旁正中切口12cm,逐层切开致腹膜外,一于腹膜外分离至腹后壁,显露盆腔后壁,将两侧髂内动脉结扎。仔细分离髂总动静脉、直肠、输尿管、膀胱、子宫等脏器及骶前神经丛。充分暴露游离肿瘤前壁.以防止在通过后方切口切除肿瘤时损伤。逐层闭合创口。

    2.骶部暴露将病人改腹卧位,自第1骶椎至尾骨尖中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筋膜面向两侧广泛剥开皮瓣,显露尾骶骨背侧,在肿瘤包膜外向两侧分离,逐层切断附着于两侧骶尾骨的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和梨状肌、骶棘肌的止点,暴露出S1~3肿瘤的背侧。

    3.切除肿瘤 在尾骨处游离出肿瘤的下极,由助手将手指插入肛门作为标志,再紧贴瘤体包膜由下向上仔细分离,向前推开直肠避免直肠损伤。咬除S1、2椎板,解剖出双侧S1、2和一侧S3神经根,再从骶尾骨两侧向前钝性分离肿瘤至肿瘤前壁。肿瘤充分游离后,在骶髂关节下界与S2、1之间截断骶椎取出截面以下的肿瘤,彻底止血后再切除s1平面残存的肿瘤。

    4.闭合创口 反复冲洗创口,将两侧深层组织及臀大肌等尽量对拢缝合,用以托住盆腔内组织。置胶管引流,再分层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手术技巧及术中注意事项]

    1.选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可减少手术出血。

    2.手术采用两个体位,分别予以消毒、铺无菌巾。

    3.结扎双侧髂内动脉以减少出血,但结扎前必须辨认清楚,做双重结扎而不切断。

    4.分离肿瘤前壁时,不可勉强进行,只能沿假性包膜剥离,否则可能损伤直肠和大血管。

    5.若手术中撕破直肠应立即缝合。

    6.术中如见S。上半部的双侧骶髂关节受破坏则骨盆环不稳定,必须重建骶骨。

    7.手术时至少保留一侧S1~3神经根,排尿功能方不受影响。

    8.游离、切除肿瘤过程中要及时输血,设专人加速加压输血十分重要,防止或纠正失血性休克,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9.游离腹部脏器时保持腹膜不破,破后立即修补。

    [术后护理]

    1.负压引流保持48~72小时,减少血肿和促进伤口愈合。

    2.术后注意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3.术后注意避免大小便污染创口。

    4.术后伤口愈合后放疗。

    (责任编辑:王巍)

    爱心医生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