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导读:目前淋巴瘤全世界患者在450万以上,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因此被列入10大高发及死亡率肿瘤行列。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增患者约2.5万人,死亡人数近2万。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前高峰发病年龄为45-60岁,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发病年龄高峰前移到20-40岁的中青年群体,平均死亡年龄低于45岁。
别把淋巴瘤当成感冒
张先生是一名外企白领,平常工作压力非常大,经常加班,为了交际,还经常下班后跟一帮朋友去酒吧等娱乐场所。生活不规律,睡眠更没有保障。最近两周来,他经常发低烧,一开始以为是感冒,吃了药不但没有作用,还经常反复,同时还伴有浑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最后,张先生来到了医院肿瘤科就诊,肿瘤科主任其做了详细的检查,最终诊断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主任介绍说,很多淋巴瘤患者初期都会出现张先生这样的症状,当连续发烧两周时就应该引起注意,赶快到医院诊治。淋巴瘤是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氏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两大类,亚洲人多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典型症状就是出现发热、出汗、咳嗽、呼吸急促、皮肤瘙痒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这类症状很容易造成淋巴瘤的误诊误治。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是在导致20-30岁的年轻男性死亡的癌症中排名相当靠前的,近年来,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女性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另外,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已经成为第三大最常见的儿童癌症。
其实,感冒通过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调节,病情会逐步好转;而淋巴瘤出现的发烧、盗汗等症状,吃多少感冒药也无济于事,甚至会反复发作。因此,如一个月内出现两次以上发烧、出汗、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首先应考虑排查淋巴瘤。检查重点是浅表淋巴结,包括颈、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其次应查胸部CT,观察肝脾有无肿大或有无肿块。另外,还要查血常规。
做好日常保健 预防淋巴瘤
中医中说到,恶性淋巴瘤相当于中医学“石疽”、“痰核”等范畴。其病因是寒痰凝滞,气郁痰淤,脾肾虚、阳气衰弱所致。因此在生活中应尽量避开发病因素。主任提醒大家,首先要避免过度劳累,因为过劳会损伤脾肾;同时要睡好子午觉,晚上11点前最好能入睡;不吃过于寒凉的食物,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冰镇的寒凉食物也应少吃;饮食切忌过饥、过饱,注意营养均衡,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好心情,遇事通达、不焦躁;日常穿衣注意保暖,躲避风寒侵扰。
(责任编辑: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