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 肿瘤常识 肿瘤护理 肿瘤预防 肿瘤专题

中医角度看肿瘤

>>返回肿瘤科首页

文章来源:zl.995jk.com 更新时间:2014年06月29日
  • 分享到:

    一、正虚邪实

    正虚是指正气虚弱,正气即是真气,是由先天原气及得于后天饮食之气结合而成。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能抵御外邪侵犯机体,防止疾病的发生,亦所谓“正气之内,邪不可干”。若正气虚弱,不能抵御邪气,则疾病丛生,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的发生与正虚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医学对此早有认识。

    邪实既指感受邪气,又指体内邪气过盛,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还是饮食劳伤,皆可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和,七血紊乱,或为痰凝,或为血瘀。而瘀血、痰块又反过来作为致病因素,在正虚的条件下,内外合邪,毒邪留滞,而成肿块,致发肿瘤。

    故采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调补先后天功能,增强和调动机体自身抗癌能力,是当前恶性肿瘤治疗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最常用的法则,对预防癌瘤、治疗癌瘤、带病延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气滞血瘀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故《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类经·摄生类》也认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的功用主要为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形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而气血失调,常表现为气滞血瘀。气郁不舒,血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瘀结日久,必成症瘕积聚。故《内经》曰:“百病皆生于气”,“喜怒不适……寒温不时……积聚以留。”故在治疗上,常于扶正药中配合理气活血之药。凡是癌瘤形见肿块,伴有疼痛,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故参合调理气机、活血化瘀的方法,是治疗癌瘤不可忽略的主要法则之一。

    三、脏腑失调

    脏腑是指五脏六腑。五脏即心、肝、肺、肾、脾,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作用;六腑为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具有受盛和传化水谷的作用。若脏腑失调,则引起气血紊乱,或先天脏腑禀赋不足。皆为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祖国医学对此早有文献记载,如《难经·五十五难》说:“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肯定了积聚的产生是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诸病源候沦·卷十九·积聚候》指出:“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腑脏之气所为也。

    ”将积聚的产生归之于脏腑虚弱,阴阳不和,感受外邪,外内合邪所致。脏腑功能之间密切相关,脏腑功能之间密切相关,一脏有病,常它脏受累,终至正气亏虚,邪气亢盛。因此,正气虚的学说,应用于防癌及扶正培本,调整脏腑功能,重建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治疗肿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痰湿凝聚

    痰湿均属水湿为患。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皆可使脏腑功能失调,产生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痰湿凝聚。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丹溪心法·痰》说:“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随气机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形成多种病证,因此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痰湿凝聚是肿瘤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病理。在治疗上,切莫忘记应用化痰散结、怯湿解毒治疗肿瘤。

    五、毒热内结

    火热为阳盛所生,热多为外淫,火常自内生,但火热多混称。火为阳性,易伤津动血,耗气灼阴,常易致肿疡。实火有明显的火盛症状,阴伤症状不明显,如高烧、渴喜冷饮、面目红赤、便秘溲赤等;虚火则以阴伤为主,有虚热证,如午后低热、五心烦热、盗汗、咽干、舌尖嫩红等。

    火热入于血分,可滞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灵枢,痈疽》说:“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名曰痈。”《素问·至真要大论》又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即指心经火热。因此《医宗金鉴·痈疽总论歌》说:“痈疽原是火毒生。”

    临床上多见癌瘤患者呈热郁火毒之证,如邪热鸱张,呈实热证候,表示肿瘤正在进展,属于病进之象。如系病久体虚、瘀毒内陷,病情由阳转阴,成为阴毒之邪,则形成阴疮恶疽,翻花溃烂,胬肉高突,渗流血水。治实热阳证火毒之邪应投大剂清热解毒,滋阴降火之品,而对阴毒之邪,则需温补托里,扶正祛邪以调和气血,祛除阴毒之邪。

    (责任编辑:王巍)

    爱心医生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