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目前认为下列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一)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从胃癌高发区国家向低发区国家的移民,第一代仍保持胃癌高发病率,但第二代显著下降,而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已接近当地居民。由此提示环境因素与胃癌发病相关。一些环境因素,如水土中含过多硝酸盐、微量元素比例失调等,可直接或间接通过饮食途径与胃癌相关;饮食习惯的改变可影响胃癌发生危险性。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处于低社会经济水平,吸烟、饮酒过度,缺乏新鲜菜、水果,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等食物,过多摄人食盐,均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其机制可能与引起胃粘膜损伤,食物中含有硝酸盐、亚硝酸盐、苯脐花等前致癌物或致癌物,食物中缺乏具有保护作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 、维生素E 和微量元素硒)等因素有关。
(二)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遗传因素的作用不如在结直肠癌中重要,胃癌家族性聚集少有报道,但胃癌的家族史仍可能是一个危险因素,虽然这也有可能反映了家庭成员共有的环境因素。约1 %~3 %的胃癌属遗传性胃癌易感综合征,其中Dcadherin 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弥漫性胃癌(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ncer)是较为清楚的一种。
在青少年发生的胃癌中,遗传因素的作用可能更大些。个体的白细胞介素-1p(IL-1p)基因多态性影响H .pylori 感染后胃粘膜炎症、萎缩和胃酸分泌。携带某些IL – 1p基因型的个体H . pylori 感染后胃粘膜炎症程度重、萎缩明显、低胃酸,从而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三)免疫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可能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对癌症的免疫监督作用下降,在胃癌发生中有一定意义。
(四)癌前期变化所谓癌前期变化是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的病变,这种病变如不予以处理,有可能发展为胃癌。癌前期变化包括癌前期状态(precancerous conditions)与癌前期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1.胃的癌前期状态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2)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中10%发生胃癌,胃癌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绒毛型息肉虽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变率却为15%~40%。直径大于2cm者癌变率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见,而癌变率仅1%。
(4)残胃:胃良性病变手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瘤称残胃癌。胃手术后尤其在术后10年开始,发生率显著上升。
(5)良性胃溃疡:胃溃疡本身并不是一个癌前期状态。而溃疡边缘的粘膜则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与恶变。
(6)巨大胃粘膜皱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经巨大胃粘膜皱襞漏失,临床上有低蛋白血症与浮肿,约10%可癌变。
2.胃的癌前期病变
(1)异形增生与间变:前者亦称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细胞增生,少数情况不可发生癌变。胃间变(anaplasia)则癌变机会多。
(2)肠化生:有小肠型与大肠型两种,小肠型(完全型)具有小肠粘膜的特征,分化较好。大肠型(不完全型)与大肠粘膜相似,又可分为2个亚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责任编辑: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