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 肿瘤常识 肿瘤护理 肿瘤预防 肿瘤专题

有关脑膜瘤的一些介绍

>>返回肿瘤科首页

文章来源:zl.995jk.com 更新时间:2013年08月03日
  • 分享到:

    脑膜瘤是一种长期困扰人们的恶性疾病,他的发病率极为广泛。很多患者朋友都在饱受他的煎熬。下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脑膜瘤,让患者朋友们了解他的一些特性。

    脑膜瘤的介绍

    概述:

    脑膜瘤(神经外科)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常见,占颅内肿瘤16%,仅次于胶质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人好发,女稍多于男。好发部位为:幕上89%,幕下11%;大脑凸面、矢状窦及镰旁多见,其次为颅底,脑室内较少。多属良性,恶性或恶性变占1-2%。多为实质性,有包膜,血运丰富;肿瘤常较大、较深,与一些重要血管、神经相邻,使处理困难。临床表现以慢性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症为主,可出现局源症状。由于麻醉、手术设备与技巧的显著进步,脑膜瘤治疗成功率大大提高。然而,由于肿瘤性质与解剖特征,某些脑膜瘤处理仍属难题。有待早诊早治。晚期死于脑疝。

    症状表现:

    1.具有颅内占位病变的共同表现:如进行性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2.多先有刺激症状(如癫痫等),继之出现麻痹症状(如瘫痪等)。3.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肿瘤虽大,但症状轻。4.不同部位肿瘤有不同表现:大脑凸面、矢状窦及镰旁脑膜瘤可有癫痫、精神异常、肢体力弱、失语等症。颅底脑膜瘤(蝶骨嵴、鞍结节、桥小脑角、斜坡等),具有相应的定位症状。而脑室系统脑膜瘤则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症。

    治疗: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是脑膜瘤的主要治疗方法。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适用于中线区、颅底的小肿瘤,手术风险大,颅内压不高者。3.血管内介入治疗:选择性插管置入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各种栓子或性激素拮抗剂,以减少肿瘤供血,促进肿瘤坏死,抑制肿瘤增大。

    诊断依据:

    1.病程长,发病慢,慢性进行性头痛,精神异常,局限性癫痫;逐步可出现定位症状。2.后期可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各部位脑膜瘤的典型定位体征。3.头部CT:病变呈均匀高或较高密度,边界清,基底宽,增强扫描肿瘤像更明显,脑室系统受压。头部MRI:大多数脑膜瘤为低信号(T1加权)和高、等信号(T2加权),注射Gd-DTPA造影剂后信号均匀提高;肿瘤与脑组织间有一低信号环或带;伴瘤周水肿,清晰显示肿瘤与血管、静脉窦的关系。4.血管造影:除正常血管移位外,一般可见肿瘤“染色”影像,不仅能定位,而且能定性。

    用药原则 1.药物对肿瘤无直接作用。2.纠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为主药,甚至可使用人血白蛋白。3.注意电解质与体液平衡,术中补充失血。4.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和抗癫痫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脑细胞康复。5.对症治疗。

    预防常识:

    脑膜瘤是良性肿瘤,由于生长缓慢,早期很难发现,首发症状依然是头痛。故慢性头痛者要警惕脑膜瘤的发生,头部CT或MRI可确诊,早诊早治效果好。患病者治疗要积极,药物对肿瘤无效,手术切除肿瘤是最好方法,必须找专科医生诊治,切勿轻信流言。极少病例:如中线或颅底小肿瘤,手术风险大,可采用γ-刀治疗,但其费用高,疗效不肯定。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上面就是对脑膜瘤概述、症状表现、治疗、诊断依据、预防常识等方面的介绍,希望患者朋友们能够更多的去了解脑膜瘤的一些信息。这样也才能更好的康复。如需了解更多,可在线与我们专家进行咨询,我们一定给您满意的答复。

    (责任编辑:编辑107)

    爱心医生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