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长,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甲状腺癌患者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但是术后的护理工作是不容忽视的,那么甲状腺癌的术后护理怎么做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甲状腺癌的术后护理怎么做
甲状腺癌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一般认为,碘缺乏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碘缺乏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肥大,发生甲状腺肿大,出现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但是目前对于甲状腺癌的病因还没有确定。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较快,针对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各种各样,多数采用手术治疗,下面让小编为我们介绍一下关于该疾病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日常预防方法吧。
甲状腺癌术后如何护理,外科切除是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对于术后的患者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保持颈部水平位置,避免后仰或前屈过度,影响正常愈合。
(2)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一般在术后48小时左右拔除。
(3)术后可慢慢由流食、半流食过度到普食,注意营养搭配,避免刺激性食物。
(4)如引流不畅,血块堆集,出现压迫症状,应迅速拆除伤口缝线。
(5)由于气管插管的刺激,喉部水肿,术后可能出现轻度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可对症处理。
(6)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与干燥,避免磨擦、搔抓与接触刺激较大的肥皂、酒精、胶布等。男性忌刮皮肤毛发。
(7)术后出现呕吐,应及时清理干净,以防污染物污染伤口和敷料。
(8)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开导帮助病人,克服悲观厌世情绪,增强生活信心,与病魔做斗争。
(9)如出现手足抽搐,四肢、口唇发麻,可静注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症状缓解可改用口服钙剂,每次1―2克,每日3次,维持到症状控制病情稳时才能停用。
另外,甲状腺癌常见的病理分类有四种:乳头状癌最多,滤泡状癌次之,少见的有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前两种肿瘤被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较好。对甲状腺分化型癌及髓样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复查和进一步治疗应包括:甲状腺功能的调节,肿瘤复发转移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手术切除一侧或全甲状腺后,应常规补充甲状腺素,使甲状腺功能尽量维持正常。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长期补充甲状腺素,能抑制TSH的分泌,减少肿瘤复发的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随诊过程中应密切注意TSH的水平,最好维持在正常值之下,而其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检查发现肿瘤出现局部复发或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再次手术达到根治。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如果出现肺转移,可以将残留甲状腺腺体全部切除,清除所有的转移淋巴结后,行131I同位素治疗,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对骨、脑等部位的远处转移者,有时可以先切除转移灶,再行同位素治疗。如不能手术切除,治疗同肺转移。特别需提醒的是:手术能切净的甲状腺分化型癌及髓样癌,术后不建议行放疗和化疗。因为放疗化疗不能带来更高的治愈率和控制率,相反会带来更多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只有对手术大部切除仅残留少量肿瘤的患者,术后辅以放疗能提高控制率,改善预后。
对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可能出现短期内肿瘤复发或转移,所以随诊的间隔时间应缩小,比如1个月1次。肿瘤一旦发现复发或转移,提示预后不佳,肿瘤往往生长迅速。大部分患者丧失再次手术机会,仅能对症处理或以放疗、化疗等进行控制,外科能做的工作可能仅是气管切开或气管造瘘解决通气,胃造瘘解决进食问题。
甲状腺癌手术后,应定期复查以发现可能出现的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包括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如肺、骨、脑等部位的转移。一般建议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1年后每半年复查一次。检查方法包括常规体检、甲状腺及颈部B超、CT、MRI、同位素检查、胸片等,如发现可疑结节,必要时行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性质。一些血清学检查有时也有帮助,如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行全甲状腺切除者,TG(甲状腺球蛋白)明显升高提示肿瘤复发可能;对髓样癌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如大幅度升高,也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
甲状腺切除及颈淋巴结清扫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如喉返神经损伤造成声音嘶哑、进食呛咳,甲状旁腺损伤造成低钙血症,四肢面部麻木甚至抽搐,颈部神经损伤造成的相应功能障碍等。患者出院时并不能全部恢复正常,需要在随诊过程中加以观察、建议,辅助功能的恢复。
尤其对全甲状腺切除后,甲状旁腺受到损伤,部分患者出现低钙血症,应及时将钙剂补充,方法包括口服或静脉输注钙剂,以尽量达到或接近正常血钙水平。出院后仍应定期复查血钙及甲状旁腺素水平,继续补充钙剂。对喉返神经及颈部其他神经损伤者,应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以尽快恢复或代偿受损的神经功能。
以上是对甲状腺癌的术后护理怎么做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甲状腺癌手术后患者的身体很虚弱,这是做好甲状腺癌的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最后祝愿广大甲状腺癌患者能够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
(责任编辑: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