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癌症已经成为在我国发病率比较高的严重疾病了,对于癌症主要注重治疗是不对的,我们健康人也要做好预防工作,癌症的预防除了饮食,运动等方面外,还要预防癌症的心理因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预防癌症的心理因素
为什么我国癌症患者正以很快的速度增加着呢?这其中和心理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人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没有得到很好的疏解,郁结,导致癌症有机可乘,那么在心理因素方面我们是如何预防癌症的呢?一起来看看。
致癌的因素十分复杂,精神心理因素并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往往以一种慢性的持续性刺激来影响和降低肌体免疫力,增加癌症发生率。“癌症性格”的人特别抑郁,心情低落,容易慢性疲劳,这类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感情细腻,遇事认真,内心追求完美,却不太善于交往和表达情感。
“癌症性格”的具体表现包括:性格内向,表面上逆来顺受,内心却怨气冲天、痛苦挣扎;情绪抑郁,好生闷气;表面上处处以牺牲自己为别人打算,但内心极不情愿;遇到困难开始不尽力克服,最后又作困兽之斗;害怕竞争、逃避现实,企图以姑息的方法达到虚假的心理平衡等。
国内外许多文献已经证实,心理社会因素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和预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有资料表明,C型人格(癌症倾向人格)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这类人在失去亲人,或来自亲人方面的挫折性惩罚时,常出现失望、无助感以及情绪的抑郁,在行为上表现为回避、逆来顺受和长期的郁郁寡欢。
诊断一旦确立,“癌症”对众多病人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心理应激,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反应,如在情绪上会产生焦虑、紧张不安、愤怒、悲伤、抑郁;在认知上会感到失望、无助、死亡威胁;在行为上会表现否认、回避、反复求医等。癌症的治疗对病人来说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生理反应。如化疗药物的使用会使病人产生恶心、呕吐;放射治疗会使病人产生脱发、身体虚弱;手术治疗会使病人产生疼痛、恐惧、自我形象受损等。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尽管在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领域取得了进展,但在心理社会干预方面的研究尤为滞后。据国外文献记载,约34%~44%的癌症病人有明显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其中18%的病人符合重症抑郁发作的诊断。因此,如何帮助癌症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摆脱情绪困扰,改善生活质量,是肿瘤、精神、心理等学科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面对癌症患者众多的心理问题,医务工作者应该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充分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首先,疏泄患者的情绪。因为绝大多数癌症病人有较明显的焦虑、抑郁、紧张、愤怒和担忧,工作人员应该给病人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表达机会,让病人发泄压抑的不良情绪,治疗者耐心倾听,并加以引导,给予支持和适当的解释,其情绪问题会得到缓解。
其次,引入行为治疗技术,例如放松训练,制定活动计划。相当一部分癌症病人对化疗和放疗存有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回避行为,对此类病人可采用逐级暴露、系统脱敏等行为疗法,以便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病人的自信心。
再次,可以采用认知治疗技术。因为很多癌症病人存在悲观失望情绪,认为患了癌症等于判了死刑。医生应该告诉病人目前化疗药物可靠的疗效,手术及放疗效果的提高,并举出成功的治疗病例等。病人的认知改变了,情绪就会好转。
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也很有效。病人往往集中精力于病情及相关可以带来不良情绪的问题上,如经济负担、子女赡养、老人照顾、人际关系等。根据不同的情况,鼓励病人培养相应的爱好,如养花、养鸟、书法、美工等,使注意力巧妙有效地转移到感兴趣的事情中来,不良情绪会逐步得到改善。
夫妇共同参与也很重要。一方面作为医生的合作者,配偶可以帮助督促、观察、安慰病人,强化心理治疗,另一方面促进和改善夫妇间的相互沟通,促进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的协调和稳定,对癌症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内外很多资料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好处。癌症患者除了接受常规治疗外,最好寻求心理帮助,肿瘤科医生也应更多关注病人的心理问题。
以上是对预防癌症的心理因素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通过以上的了解,相信大家对于癌症预防心理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癌症的侵袭。
(责任编辑: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