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是在河北食盐市场买到的河北盐是否都“放心”?据了解,2010年1—10月份,河北省省内食盐调拨计划只完成了48.08%,也就是说,还有相当一部分来源渠道不明的食盐在河北市场大行其道,河北食盐安全令人担忧!
国家指令性食盐计划在河北形同一纸空文
为消除碘缺乏危害,1996年国务院颁布《食盐专营办法》,实行了食盐生产定点制度、食盐批发许可证制度和运输准运证制度,对食盐的生产和销售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由于食盐生产企业的产品只能卖给指定的专营公司,虽然食盐计划是国家指令性的,但执不执行,销售谁的盐,从哪里调盐,完全由专营公司说了算,食盐生产企业没有话语权、选择权、销售权,没有市场主体地位,甚至连自己生产的产品的分装权都没有。生产企业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组织生产的食盐产品不能按计划调拨,指令性食盐计划在执行中甚至还不如一般产品的经济合同具有约束力。2002-2009年,河北省省内食盐调拨计划平均完成率不到70%,国家指令性食盐计划在河北形同一纸空文!
每年都有大量“非法食盐”流入河北市场
河北省食盐年生产能力45万吨,完全能够满足省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有能力供应部分省外市场。
2010年,国家下达给河北省的省内食盐调拨计划是24.50万吨,1-10月份只完成了11.78万吨,占全年计划的48.08%,与时间进度相比差了31.92个百分点。即便第四季度是食盐销售的旺季,预计全年省内食盐调拨总量也只能完成16万吨左右。由于市场需求基本是一个常量,由此推算,全年将有8.5万吨左右来源渠道不明的食盐进入河北食盐市场,这一数量超过了河北省省内全年食盐调拨计划的1/3。
数量如此之大的“非法食盐”是如何堂而皇之的进入河北市场的?为什么国家下达的指令性食盐计划完不成,而计划之外的食盐却大行其道?这些既没有国家下达的食盐调拨计划,也没有通过盐业主管部门批准的食盐,其质量问题难以跟踪保障,形成了居民食用盐极大的安全隐患!
监管缺失是食盐计划不能落实的主因
对食盐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是保证《食盐专营办法》顺利实施,发挥食盐专营作用的有效措施。而实际上,食盐计划落实情况怎么样?由哪个部门负责监督落实?如何监督落实?现实中这样的监督职责和监督程序严重缺失,完全是一个由市场决定的放任自流状态,以至于食盐产销之间出现了问题无人问津,出现了矛盾无人协调,不执行国家食盐计划得不到制裁。
落实食盐指令性计划是食盐专营的重要环节,也是关乎民生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希望政府部门对食盐安全问题真正负起监管职责,为老百姓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食盐消费环境。
995健康网为您讲述河北盐的安全问题,希望大家在平时买盐一定要多加注意。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