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目前,我国在癌症治疗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服务,重数据、轻感受的现象。而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失访、随意停药换药或过量用药等情况,使良好的手术效果付之东流,患者也饱受疾病复发、转移、不良反应的困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以个体化管理为特征的“携手”结肠癌患者支持项目,日前由解放军总医院与赛诺菲中国联合展开。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中心胃肠肿瘤联合诊治组组长贾宝庆教授指出,癌症患者在治疗及心理方面的需求是独特的。临床实践证明,在坚持规范化治疗不可动摇的基础上,要注意避免治疗过程中的“过度与不足”。
不少结肠癌患者长期服用各种偏方,甚至把疗效不确切的药物和滋补品看得比吃饭还重要。这就是治疗中要防止的“过度”。对于进展期结肠癌需要辅助化疗的患者而言,标准的化疗时长是术后6个月,而目前我国患者平均用药时间还不到标准方案的一半。治疗疗程达不到标准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这是一种“不足”。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规范化足剂量、足疗程采用含有奥沙利铂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可使III期结肠癌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20%,复发风险降低22%;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的机会达到9.8%。其中合理的化疗方案、适当的药物剂量以及足够的化疗周期都至关重要。同时还需要根据病人个体化差异、耐受性不同而调整剂量。经过规范的综合治疗,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已从51%提高到67%。
在抗癌的过程中,生存质量已成为肿瘤患者治疗和康复结局的重要评价指标。因此科学的护理,减轻因疾病和治疗带来的痛苦,提升结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携手”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在一项肿瘤患者抑郁和心理健康的筛查中发现,癌症患者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医护人员有必要在为患者提供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首先,在“初知病情期”心理干预的重点因素有: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对家庭的愧疚、对自己的否定。其次,“治疗期”强调心理干预和生理干预共同作用,增强患者克服困难、战胜癌症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在“病情转归期”,心理干预着重提升患者回归社会后自信心的恢复。
(责任编辑: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