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病情况大约为0.0001%~0.36%,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偶尔发生于未婚妇女的卵巢称为原发性绒毛膜癌。在50年代,死亡率很高,近年来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使绒癌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观。
绒毛膜癌早前临床变现
(一)阴道流血在产后、流产后,特别在葡萄胎清宫后有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少数原发灶已消失而仅有继发灶者,则无阴道流血,甚至出现闭经。
(二)腹痛癌细胞侵蚀子宫壁或子宫腔积血所致,也可因癌组织穿破子宫或内脏转移所致。
(三)腹部包块因增大的子宫或阔韧带内形成血肿,或增大的黄素囊肿,患者往往主诉为下腹包块。
(四)假孕症状由于肿瘤分泌的hCG及雌、孕激素的作用,使乳头、外阴色素加深,阴道及子宫颈粘膜也有着色,并有闭经、乳房增大、生殖道变软等症状。
(五)转移灶表现:
1.肺转移 绒癌因其血运转移的特点,故肺部最为多发,因转移的部位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症状,如咳嗽、血痰,反复咯血。肺X摄片检查可见片状、棉球状、结节状阴影。
2.阴道转移 癌细胞经宫旁静脉逆行至阴道所致,发生率仅次于肺,其特征为紫红色的结节,突出于阴道粘膜面,为柔软而实质的肿块,如表面破裂,可引起大量流血,甚至致命。
3.脑转移 常继发于肺转移之后,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最早期,是脑动脉内瘤栓期,造成局部缺血,出现一过性症状,如腿软跌倒、失语、失明,经几秒钟或几分钟后即恢复。以后在小动脉内形成动脉瘤,继续生长发展,产生破坏性症状,造成蛛网膜下腔及附近脑组织出血,主要的症状为头痛、偏瘫、呕吐、平衡失调、视觉障碍、失语、高热、抽搐,以至昏迷,如引起脑疝,病人可突然死亡。
4.肝、肾、消化道转移 转移灶小而未破裂出血,不易被发现,若破裂出血,则有相应脏器的症状。
绒毛膜癌的预防
1、普及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知识,做好避孕工作,减少妊娠机会。文明性生活,防止性病传播,人流术后组织送病理。
2、绒毛膜癌近期治愈后须巩固化疗,2年不复发者不再化疗。
3、绒毛膜癌治愈后对要求生育期的妇女严格避孕2年(最好采取男用避孕套和女用阴道隔膜双生避孕法)。
4、随诊工作持续至少2年,有条件者应长期随诊(因“良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恶变机会,据目前文献报道约为10%~20%”)。
(责任编辑: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