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 肿瘤常识 肿瘤护理 肿瘤预防 肿瘤专题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做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吗

>>返回肿瘤科首页

文章来源:zl.995jk.com 更新时间:2014年06月18日 相关文章
分享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做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吗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去年在河北省二院做的胃镜下十二指肠隆起NET术,大小0.8約1.2,医院做了病理和免疫组化是神经内分泌肿瘤G2,ki67(2%),前几天在协和医院刚做完检查,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这些天做了很多天的检查,加强CT,核磁共振,彩超和胃超声內镜都没有发现,最后做了生长抑素(奥曲肽)扫描和专门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PET/CT才检查出来了。

最近半年症状明显,胃酸厉害,胃溃疡不愈合,经常拉肚子,谭煌英大夫就说是血清胃泌素瘤,血清CGA化验是189。

最近就在协和医院复查的结果是发现了胰腺尾部有一个小肿物,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协和医院现在也说不清现在发现的这个胰尾部肿瘤是上次切除十二指肠病灶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的,或许是不是当时只发现十二指肠球部的肿瘤而没有发现病灶呢,又或许是新长出来的,所以又有可能当时的十二指肠球部病灶没有切除干净而发生转移的, 好多病人手术后发现别的地方再长。

首先可能是第一次手术前检查的就不到位,根本没查出来。所以是不是漏检了。现在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的治疗, 我在网上看到上海医院可以做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所以我想了解一下长海医院有没有做胰腺肿瘤微创手术,不知道对我的这种情况适宜不适宜,现在就想多了解一下这个手术的情况。

去年十二指肠球部内镜术后送病理化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56(++),Syn(++),CgA(++),CKpan(+),ki-67(2%),CEA(—)。

前几天就有病友和我聊天说他当时在协和做手术的时候有一个病人也是胰尾,先打算做微创,但打开后找不着瘤,最后又开腹,横着拉一刀,还是找不着,又竖着拉一刀,还是找不着, 都准备缝上了,后来大夫再次尝试用手捏才把瘤找着, 她术后恢复的时间可长了,受了不少罪,我现在正好也打算做微创,我不知道这种情况会不会真的在我身上再发生?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做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吗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做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吗

胰腺内分泌肿瘤是一种临床上很少见的疾病,且胰腺内分泌。

肿瘤中各种肿瘤的发病率尚有很大的区别。各国的发病率亦有明显的差异。在我国,胰岛素瘤最常见。

90%以上的胰岛素瘤为单发、良性、直径<2cm,因此多数可行单纯摘除术,其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尤其是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更有优势。

所以,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如超声造影、CT或DSA已发现确切病灶,且肿瘤位于胰腺胰头以外的部位,均可行腹腔镜下肿瘤剜除、胰腺体尾部切除术等完整切除肿瘤,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然而,腹腔镜手术受到肿瘤的体积、部位、数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临床上确诊的病例往往因术中探查时无法定位肿瘤而导致不能切除肿瘤。

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该手术系统凭借先进的微电脑处理技术,能将普通腹腔镜下的二维图像转变为三维立体图像,并能将病变组织放大15倍,使手术医生能够更清楚、直观的分辨病变组织,较人手更灵活,并可滤除手术者操作时手部的细微震颤,从而实现手术过程中无与伦比的灵活性、精确度和操控性。从而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胰岛素瘤切除术取得圆满成功,受低血糖症困扰半年之久的17岁患者小卢成为受益者。

高中学生小卢6个月前开始反复发作低血糖并伴有间歇性意识障碍。

经过基本外科和内分泌科共同努力,小卢患有胰岛素瘤的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基本明确。胰岛素瘤患者大多体重超重,17岁的小卢体重达93公斤。为避免传统开腹手术“取小瘤、切大口”带来的创伤,同时克服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局限性,医院为小卢选择了机器人辅助下的胰岛素瘤切除术。

9月6日早上6点,机器人专科护士来到手术室,开始了机器人各系统展开、电源和数据线连接以及安装无菌套等一系列准备工作。7点,患者被接入手术间。7点半,在两位医师完成气管插管操作、器械护士完成摆位、无菌包装和手术器械准备后,负责本次手术辅助的基本外科副教授开始正式“接手”这个庞大的机器人。

他们首先迅速完成了病人消毒、铺无菌单、切口选择、气腹建立和穿刺套管置入,调整好病人体位后,将这个庞大的机器人手臂与病人的穿刺套管进行了对接,并完成了机器参数设定。徐梅护士长等几位手术室护士长也在现场全程配合了手术准备。

8点钟,“主刀”教授坐到了手术操作台前,当他把双手放入机器人操作手柄时,第一例胰岛素瘤机器人手术正式开始。患者胰腺灌注CT显示其胰尾部小片状异常占位,赵玉沛教授计划行胰岛素瘤切除术。

胰腺器官位置深在,与大血管关系非常密切,肿瘤常常“隐身”,增加了这类手术的难度。但在机器人高清3D视野下,这些平时所谓的“难度系数”纷纷下降。显露、分离、确认、结扎、切断,所有手术过程格外顺利。肿瘤完整切除后,小卢的血糖迅速升到正常水平,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胰岛素瘤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临床相对少见,以发作性低血糖和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很多医院对此病认识不足,甚至被误诊为癫痫、精神病等。北京协和医院目前已诊治500余例胰岛素瘤患者,是国际上单中心诊治胰岛素瘤最多的医疗机构。

历史上协和医院曾诊断过我国第一例胰岛素瘤,第一例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胰岛素瘤、第一例腹腔镜切除胰岛素瘤也是在协和完成的。此次开展的第一例机器人辅助下胰岛素瘤切除术,标志着协和医院在胰岛素瘤诊治历程上迎来新的里程碑。

此前,8月3日教授还为患有胆囊结石的石女士成功进行了我院第一例机器人手术。据悉,机器人系统“Da Vinci Si”全称为“机器人辅助内窥镜手术操作系统”,是由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生产的最新型号。基本外科教授获得机器人操作许可的首批医生。医院还将陆续为多个专科培养一批合格的机器人手术医师,使手术机器人系统未来在我院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延伸阅读

为什么命名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5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20世纪90年代,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成功将最先进的太空遥控机器手臂技术转化为临床应用,研制出医疗手术机器人,并命名为“Da Vinci Si”(达芬奇手术机器人)。2000年6月,Da Vinci外科手术系统成为获得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腹腔镜微创手术的自动控制机械系统。

机器人手术的系统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

与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系统有着巨大的技术优势,它使外科手术的精度和技术超越了人类双手的能力,从而拓宽了传统微创手术的应用。

机器人机械臂的运动模式保持了手眼一致、手与器械端运动一致,从而达到人对器械的有效控制,有助于医生将开放手术中的经验应用到机器人手术中;机械臂的操作手可完全模仿人手腕动作7个自由度,其活动范围远大于人手,每秒可同步1300次,同时还设计了很多提示来协助手术。

医生手上动作被等比例调整,滤除抖动,动作幅度可按比例缩小,并精确传递至机器臂及器械上,在狭窄解剖区域中机械手比人手显现出更大的灵活性。机器人的“眼睛”是一部三维、高分辨率的立体腔镜,可获得放大10倍的高清晰立体图像,获得如开放手术般的定位,并实现术中实时信息的整合显示。

这一最新型的Da Vinci手术机器人系统还有很多“独门绝技”,例如功能确认系统可以进行手术器械冻结功能以确保安全;术者使用确认功能,确保更换器械时更安全;设备智能自检系统,开机时和手术中随时检查系统和手术器械的状态;屏幕符号显示随时了解工作状态;具有双向视听通讯功能,配备了便于沟通的扬声器和画中画功能等。

机器人手术系统,谁将从中获益?

对于患者来说,手术机器人可使手术效果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手术创伤和失血明显减少,手术效果及美观性明显提高。可使手术适用范围得到一定程度扩大,如对于某些高龄患者及高危患者,通过机器人手术可规避开放手术带来的创伤。

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可以明显延长有经验医师的“手术生命”,可使手术更加精准、微创,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并支持开展更高难度的手术。

对于医院来说,手术机器人可提高医院效率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病人,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提高病床周转率,并增加临床科研和国际交流机会。

机器人手术系统,让全球外科技术共享成为可能

2001年,在美国与法国之间进行了首例跨国远程机器人手术,这台手术以首位飞越大西洋的飞行员林德伯格先生的名字命名为“林德伯格手术”。

手术机器人延伸了医生的手臂,让医生在相隔几千公里之外为病人进行手术成为可能。世界著名外科学家、法国的Jacques Marescaux教授评价说:“这是外科史上继微创技术及电脑辅助应用以来的第三次变革,成功引入一个全球外科技术共享的理念:外科医生无论身处何方,都可参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手术。”

(责任编辑:晓靓)

爱心医生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