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中医学对肾癌的认识历史悠久,历代医家从不同的侧面对本病的认识和治法作了许多探索和补充,那么到底中医是如何认识肾癌病因的,一起走进下文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对肾癌的认识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后来的《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类证治裁》中都有相应的记载。中医称肾癌为“肾积”、“痰癖”、“溺血”、“积”等。
饮食不洁,恣食肥甘,喜食辛辣,嗜烟酒而致酿湿生热,湿热内盛,蕴结于肾;房室不节,恣情纵欲,或劳累过度,损伤脾肾,或年老体弱,或久病及肾,而致脾肾气虚,脾虚不运,肾虚气化失司均可致水湿内停,酿湿生痰,痰湿郁结于肾;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条达,气滞血瘀,毒瘀互结瘀阻于肾;外受湿热邪毒入里蓄积于肾。
肾癌病位在肾,又与脾、肝密切相关。其病机可分为虚实两类,实证多为湿热、气滞、血瘀、痰凝等,虚证为肾阴虚、肾阳虚。虚实之证可互为因果,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血尿主要是因为脾不统血、肾虚不摄血而尿血;因血瘀、痰湿之邪瘀阻于肾,血不归经而尿血;肾经热盛,热迫血行则血外溢,而尿血。腰为肾之府,肾虚失于气血之濡养,则腰痛;气滞、血瘀、痰湿等使肾的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腰腹肿块,则是因为邪毒蓄积于肾,日久气滞血瘀、痰凝而形成。
(责任编辑: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