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 肿瘤常识 肿瘤护理 肿瘤预防 肿瘤专题

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返回肿瘤科首页

文章来源:zl.995jk.com 更新时间:2014年07月06日
  • 分享到:

    1.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常见10岁~20岁青少年,好发下颌骨。现在认为发生于颌骨者通常并非真性GCT而是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镜下多核巨细胞体积小,中等数量,分布不均匀,常聚集于出血、坏死与含铁血黄素沉积部位,并可见骨样与骨组织形成,病灶经单纯刮除后预后较好。

    2.棕色瘤:多骨受累,成年女性多见,早期症状为骨痛,实验室检查血钙升高,血磷降低,血中AKP、PTH升高,好发长骨骨干或骨干骺、髂骨、手足骨等。镜下在正常骨结构消失的基础上出现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小型多核巨细胞分布不均,并见出血灶及吞噬含铁黄素的巨噬细胞,病灶周围可见骨样基质和新生骨小梁及破骨细胞吸收后残存板层骨。切除甲状旁腺原发病变后,骨骺病灶可随之修复。

    3.动脉瘤样骨囊肿: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好发椎骨及扁骨,但也可发生于长骨干。X线上与GCT相似,呈骨的偏心膨胀,骨皮质消融,与GCT镜下不同的是多核巨细胞分布不均且多位于血管囊肿和出血灶附近,胞体较小,间质为成熟的纤维组织。

    单纯病灶刮除四分之一会复发,大块切除或刮除并结合骨移植效果较好。多核巨细胞性骨病变十分复杂,稍不警惕就易造成误诊,对于患者是儿童,病变在除骶骨外的椎骨、颌骨和手足骨,病灶多发,通常不是GCT。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骨折时可因坏死、出血及多核巨细胞反应而误诊为GCT合并病理性骨折,应加以鉴别。

    4.骨纤维肉瘤:多见于中年人,病灶多见于长骨的干骺端,尤以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发病率较高,起病缓慢,症状轻微,呈间歇性疼痛,X线摄片上筛孔样和斑块状阴影,广泛骨质破坏,而骨膜反应很少。

    5.尤文(Ewing)肉瘤:即骨未分化网状细胞肉瘤,发病年龄10岁~25岁,男性较多,好发于上、下肢的长骨,有时亦可发生于扁平骨或脊柱,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胀,伴发热、贫血、血沉加快、白血球增多。X线片上主要显示骨质破坏与溶解,骨髓腔扩大,骨皮质有虫蚀现象,病检瘤细胞呈假菊样排列。

    6.骨肉瘤:临床表现发热较轻微,主要为疼痛,夜间重,肿瘤穿破皮质骨进入软组织形成的肿块多偏于骨的一旁,内有骨化影,骨膜反应可呈Codman三角或是日光放射状骨针,早期发生远处转移,单纯手术的5年生存率只有5%~20%。

    7.孤立性骨囊肿:多发于青少年骨骺未愈合以前的干骺端,呈对称性膨胀,分隔较少。

    (责任编辑:王巍)

    爱心医生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