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2007年春节刚过,一篇题为《13岁贫困女孩面向世界高息借贷报恩》的报道,在河南省漯河市引起了人们的争论;国内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后,许多网友也纷纷跟帖发表评论,一些主要网站就此展开的讨论多达几十页。引起这么多争论的,是报道中刊登了一个13岁女孩所写的一封信。
一、绝症者援助贫困者
2007年1月底的一天,河南省确山县张沟村村民张新长,从城里带回一张刊有他13岁的侄女张海霞照片的报纸。张沟村是个偏僻的国家级贫困乡村,平时连报纸都很难看到,可海霞怎么会上报纸呢,难道是因为一个月前的那件事?
那天,郭叔叔带着王叔叔和一个陌生人来到海霞家。那陌生者让海霞觉得奇怪:他身体看上去不错,却穿着大棉袄戴着棉帽,比海霞患病的爸爸都穿得厚。他名叫祁健,给海霞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资助她500块钱让她上学,以后还会经常来看她;若她学习好,就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
此时,海霞认出照片上戴黑帽子者就是给自己捐钱的祁健哥哥,旁边有一篇报道却让她吃惊:《白血病小伙转捐救命钱》。内容说,祁健是个白血病患者,他把别人捐给他的救命钱转捐给了一个贫困山区的女孩。海霞既疑惑又矛盾:在她的印象中,到家里来的那个哥哥精神状况很好,不像是重病患者。若祁健真是个白血病人,那他应该很需要钱治病,为何要捐钱给自己呢?若那500元钱真是祁健的救命钱,自己该怎么办?
海霞从小和爸爸相依为命,爸爸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已丧失劳动能力,眼睛也几近失明。后来母亲改嫁他乡,不到 8岁海霞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不仅要做饭、照顾父亲,还要种地、养猪,维持生计。考虑到小学毕业后去县城读中学无法继续养猪,家里又无经济来源,海霞的爸爸打算让女儿辍学,这让海霞非常痛苦:她想上学,且在班上学习成绩尚可,拿过不少奖状。她深知:若不上学无知识,以后长大了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还是和当地从前的农村人一样。
500元钱让13岁的海霞犯了难。这500元钱对她来说不只是学费,更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海霞实在舍不得把500元钱退回去,可她又担心影响祁健的治疗,一连几夜都睡不着:若祁健哥哥真得了白血病,一个多月过去了,他现在怎么样了?海霞决定去看望祁健哥哥,顺便解开心中的迷团。
海霞和行动不便的父亲一路奔波,终于到了从没去过的离家100多公里的漯河市,在某医院病房找到了祁健。因刚做过化疗,祁健的头发都掉光了,和上次见面时变化很大,但海霞还是一眼认出了他。见祁健真的病重,海霞难过泪流。
2006年7月,祁健大学毕业,正当他意气风发打算好好工作时,突然被诊断出患上了白血病,且已是晚期,医院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祁家一下陷入困境。祁健是家里的独子,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因工厂效益不好下了岗,每月工资加起来不到1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祁健读大学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祁父又去年生病住院,没想到祸不单行:全家的顶梁柱祁健又得了白血病,家里一时像塌了天。
二、爱心繁衍出爱心
为给祁健治病,祁家到处借钱。祁父祁卫东是漯河市第一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时既要强又要面子,实在张不开口借钱。但儿子在医院危在旦夕,无奈的老祁只好硬着头皮,一次次去敲响亲友的门借钱。
通过急救,祁健的命暂时保住了,但每月需化疗一次上万元钱从何来?能借钱的亲友都借遍了。为筹钱救儿子的命,本已退休的老祁又重新找了份工作,甚至老两口上街乞讨:二人在漯河市最繁华的街上,在冬天的寒风里,跪了整整一天,为儿子筹到了一个疗程的化疗费用。
父母觉得:只要能治好儿子的病,受点委屈也心甘情愿。就在祁健无法眼睁睁看着父母受苦受委屈,觉得与其这样化疗下去没有治愈的希望,还拖垮了父母,不如主动放弃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别人骨髓配型成功的机率很小,祁健的骨髓与中华骨髓库一比对,居然有3人与他相合。可这个巨大的好消息却没给他们带来应有的喜悦,相反却是个巨大打击:无处筹集巨款,希望如同泡沫。祁健信心尽失,开始不配合治疗,不按时吃药,病情逐渐加重。听了祁健哥哥所经历的这些痛苦,流泪的海霞没想到,祁健重新树立起生存的意志竟然跟她有关。
漯河当地媒体报道了祁健一家的困境后,许多人向祁健献出爱心:一些单位和学校还组织了捐款。深受感动的祁健也想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看着捐款在一次次化疗后逐渐减少,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可能自己过了今天就没有明天,既然自己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就要面临死亡,不如让自己的希望在另一个孩子身上延续。他想用收到的捐款去资助一个贫困的孩子读书,直到他考上大学。
此想法遭到了父母反对,但祁健不想就此放弃。几天后,他背着父母在朋友的帮助下,来到100多公里外的海霞家。也就是那天,和海霞第一次见面的祁健发现:海霞的生活虽然艰难,却没有想像中的那种窝囊,她从不报怨,总是想办法去克服,居然从6岁开始,一直8年把父亲照顾的非常好,简直是个奇迹。祁健从海霞身上学会了坚强。
那天夜里,祁健回家气色大变地对母亲道:妈,咱们还不是最苦的,海霞才是最可怜的,她爸爸不会走路,她才13 岁,每天要煮饭、下地干活,学习成绩还是最优秀的;他们家什么都没有。我要向她学习好好治病。从那儿以后,祁健一改往日的消沉,积极配合治疗。
听完此海霞非常感动,在祁健及其母亲的一再坚持下,她答应收下祁健的500元,同时向病床上的祁健说了一句让大家意想不到的话:哥哥你好好治病,咱们拉勾,你把病治好,我听你的话一定考上大学。病房里,海霞和祁健的手紧紧拉在一起,彼此许下承诺。也许在大人看来,这只是孩子式的一种玩笑,当不得真,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大家看到了海霞那句看似不经意的话背后的力量与决心。
三、小女孩要贷款50万
海霞在报纸上刊出的信中写道:她要贷款50万治疗祁健的白血病。一个月前,她和祁健还互不相识,此时却要为他付出一辈子时间去还债,如此不寻常的举动,引起众多的争论和猜疑:她是否像一些人猜测的那样,是个世故的孩子,在借媒体炒作?
写这篇报道的记者王耀成在海霞家所在的村里采访时了解到:张海霞是个苦孩子,但特别有经济头脑:看到猪肉贵,她就养猪卖,靠养猪挣的钱支付学费和父女俩的生活费。但命运多桀的海霞养猪也不顺。她养了两窝猪,养第一窝时价钱很好,到快卖时价钱却落了下来;第二窝十头猪崽长到二三十斤能卖时,又得病几乎死光,不但没赚钱反而欠了债。她难过地大哭一场后,又通过当地信用社贷款养起了第三窝猪,终于赚到钱了,邻居们也学她贷款养猪供孩子上学。故她想贷款救祁健:我能不能贷50万以后还?一下贷款50万元,她知道这是一笔多大的数目吗?
海霞把50万换算成她最熟悉的小猪,发现多得让她数不过来。虽然她只是一个13岁的山里孩子,但对自己未来的偿还能力却很有信心:现在大学毕业生和有知识的人,都好找工作,工资也较高,我大学毕业后也应该能找到工资较高的工作,贷款也应该比较好还。此印证了她只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女孩,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世故,更不懂炒作。可又有谁会愿意借给这个13岁孩子50万元巨款呢?
尽管海霞很自信:贷款50万以后还100万,也许10年比银行的利息还要高,应该有人贷给我。可除了海霞,似乎没人相信她能贷到50万。况且,海霞和白血病患者祁健刚相识一个多月,她为什么要如此去救祁健呢?
那天,祁健向海霞隐瞒了自己的病情,捐给海霞500元钱读书,让正面临失学的海霞激动不已,害怕失学的海霞,看到了继续上学的希望。而祁健带来的另一个小礼物也让海霞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关怀:祁健不光是给她买了笔、本子,还给从小没刷过牙的她买了牙刷、牙膏。几支普普通通的牙膏,对海霞来说却是埋在心底多年的难言之隐:她怕和别人说话,怕别人说她这么大了不刷牙,说话有异味。买不起牙膏、牙刷的海霞,以前看到伙伴们刷牙非常羡慕,但她把这个愿望压在心底,而此时她感受到了自从妈妈走后久违了的一种关心。
特别是她从报纸上知道祁健得了白血病,拿着自己的救命钱来资助自己读书时,她感动得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想到祁健哥哥资助了自已,而他可能失去生命,一连几夜,难以入眠的她给王耀成记者写了一封信:尊敬的记者叔叔你好!我是张海霞,我怎么也想不到,祁健哥哥拿救命钱来供我上学,还说即使自己离开人世了,也让他的同学一直供我到大学毕业。我偷偷哭了一夜,祁健哥哥救助了我,可谁又来救助他呢?
四、美丽的童话圆了梦
为了救祁健哥哥的命,海霞情急之下想到了贷款。她把信交给了王耀成,又在病房里和祁健拉勾彼此许下承诺。虽然形式近于儿戏,内容却关乎生死。王耀成被此打动,写下了《13岁贫困女孩面向世界高息借贷报恩》的报道,海霞贷款50 万救祁健的愿望得以公之于众。可这个美丽的心愿能实现吗?谁会愿意把一笔巨款借给一个13岁的孩子呢?
愿意贷款的人没有出现,倒是有不少人向祁健和海霞伸出了援助之手,以捐款的方式帮助海霞圆梦:河南省福彩基金最先向海霞捐款2万元,用于她的学习和祁健的治疗;在病床上,祁健一次次感受到了人们如潮水般涌来的爱心:有人匿名寄来了钱,有人则署名为“同在蓝天下”、“同情心”等。人们选择直接捐款的方式为海霞圆梦,但仍没人愿意贷款给她。毕竟在常人看来50万不是一个小数字,贷款也不是一个13岁孩子所能承受的责任。就在大家都以为海霞天真的想法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时,偏偏奇迹出现了:有人真的提出要贷款给她。
此人是在美国纽约的华人崔英,她从小在中国苏北农村长大,生活艰苦,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并一步步打拼成为美国万通证券公司总裁。崔英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看到了海霞贷款救人的故事。在艰苦的环境里,海霞总能找到办法克服困难,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经历的崔英,为此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决心帮她一把。崔英和公司的合伙人商量后郑重决定:无偿还期限不记利息的借给海霞3万美元。为什么崔英决定按海霞的意愿贷款给她而不是直接捐款呢?
崔英道:我们并不是一定要她还50万或100万,既然她有这个想法,我们就帮她圆这个梦,让她在今后的学习上有个鞭策,对她以后的成长也有利。崔英在发给王耀成的邮件中,详细解释了她贷款给海霞的想法:我想帮她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她这次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惊世骇俗的壮举。若我们能用50万救了一位患白血病的大学毕业生,为社会培养一名栋梁之才,并激励一批人的成长,我们的这笔投资就可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在崔英看来,贷款利息不重要,还不还本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此事,让海霞知道诚信、责任的重要性,帮海霞成为一个说得到、做得到的人,故贷款比捐款更有意义。
因为崔英及其公司全体合伙人的支持,13女孩贷款50万这样一个类似童话的故事得以变成了现实。崔英那句话也深深印在了海霞的脑海中,海霞给她回信道:阿姨你好,我们离这么远,而且没见过面,你就把钱给我汇过来,帮祁健哥哥治病,我谢谢你对我的信任。
2007年4月,崔英的合伙人张利民先生利用回国的机会,帮祁健联系了上海的一家医院做骨髓移植手术。4月1 5日,祁健带着众人的祝福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车。
海霞贷款50万的童话已变成了现实,人们期待着海霞与祁健当初在病房里拉勾许下的诺言也会变成现实。现在,他们和崔英,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好心人之间又有了新的约定。这个约定就是诚实、信任与责任,它值得祁健和海霞一辈子去遵守与回味。
(责任编辑: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