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骨样骨瘤于1935年由Jaffe首次报告,是一种良性成骨性疾患,其发病率占骨肿瘤的2%~3%,多发生于长管状骨,约50%~60%发生在股骨和胫骨,少数发生在全身其他骨,肿瘤直径一般不超过1.5cm,接近2/3的病例以持续疼痛为主要症状,具有界限清晰的局灶性病灶,周围可有较大的骨反应区,服水杨酸制剂可止痛。
骨样骨瘤有特殊的疼痛症状和典型的瘤巢X线景象,较易诊断。但仍需与以下骨病鉴别。
(1)慢性骨脓肿为低度慢性化脓性感染,具有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且有反复发作病史,好发于长骨干骺端,破坏区较大,骨皮质局限破坏,周围致密,有时有小死骨,但无瘤巢。
( 2)成骨细胞瘤:二者同属良性骨细胞性肿瘤。成骨细胞瘤无骨样骨瘤特有的夜间疼痛,但发展较快,破坏区较大,常>2 cm。皮质膨胀明显,周围硬化轻微。
(3)骨斑(Bovespot)或骨岛(Bone island),病变的毛刷状边缘与周围的骨小梁混合在一起,表现形式为“放射刺状”或“伪足状”。一般无症状,无需治疗。
(4)单发性内生骨疣无周围骨质硬化,无疼痛。多发于手足小骨。
(5)慢性硬化性骨髓炎(Ga rre型)疼痛性质与骨样骨瘤相似,常为间歇性。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或广泛增生硬化,无瘤巢,髓腔狭窄甚至闭塞。
(6)应力性骨折:一侧骨皮质断裂,局限性骨膜增生、骨质硬化,颇似骨样骨瘤。但体层或M R I可见横形骨折线,多有长期连续运动史。
(责任编辑: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