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肿瘤科首页
结肠癌是消化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在近年来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对患者的健康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了解结肠癌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减少疾病的发生。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结肠癌的相关知识:
结肠癌概述
什么是结肠癌?
结肠癌是指结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00万人,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15%。
引起结肠癌的原因有哪些?
一、环境因素
通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表明,疾病的发生和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饮食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我们了解到,在结肠癌患者当中,他们的饮食都以高脂肪为主,而高脂肪的消耗量和疾病的发生是呈正比的。
二、遗传因素
在临床上,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这种大肠腺瘤,是一种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的疾病,家族中发生疾病的可能性能够达到50%左右。疾病发生后,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十岁之后就会诱发为结肠癌。
三、慢性大肠炎症
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结肠癌的发生和血吸虫病的发生是呈正相的关系,一旦发生血吸虫病,就很可能出现肠道的炎性病变,诱发癌变的可能性非常大。与此同时,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也占3%-5%。
结肠癌症状有哪些?
1、多数结肠癌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及腹部不适,如腹部隐痛、右侧腹饱胀、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
进食后结肠癌症状常加重,有时结肠癌患者还可伴有间歇性腹泻或便秘、易与右下腹常见的慢性阑尾炎、回盲部结核、回盲部节段性肠炎或淋巴肿瘤相混淆。结肠癌可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类似慢性胆囊炎。
2、结肠癌症状还可出现腹部肿块,一般结肠癌的形状不规则,质地较硬,表面呈结节状。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癌早期有一定的活动度及轻压痛。
升、降结肠癌如已穿透肠壁与周围脏器粘连,慢性穿孔形成脓肿或穿破邻近脏器形成内瘘时,结肠癌的肿块多固定不动,边缘不清楚,压痛明显。
如何诊断结肠癌?
1、X线检查:包括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及钡灌肠检查。这种结肠癌的检查可观察结肠形态的全貌,有无多发性息肉和多发癌灶,对结肠肿瘤病人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其病变征象最初可出现肠壁僵硬、粘膜破坏,随之可见恒定的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等。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效果更佳。
2、内镜检查: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结肠癌的检查应常规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不但能够发现结肠各种类型的病变,而且可以采取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以免漏诊或误诊。
3、B型超声扫描、CT或MRI检查:均不能直接诊断结肠癌,但对癌肿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淋巴及肝转移的判定有一定价值。这种结肠癌的检查主要适用于了解肿瘤对肠管浸润的程度及有无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可为术前分期及术后复查。
怎么治疗结肠癌?
1.化学药物治疗,手术后的病人化疗一般一年~一年半内可使用2~3个疗程,可口服或静脉给药,最好加入葡萄糖液中滴。如果反应较大如恶心、食欲减退、无力、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等,可减少每次用量,或加大间隔期。骨髓抑制明显时可及时停药。口服法胃肠道反应比静脉给药大,但骨髓抑制反应轻。
对于患者而言,用药期间必须注意支持治疗,并用减少副作用的药物。癌肿未能切除的病人行化疗,有一定减轻症状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但效果较差,维持时间短,如病人一般情况差时,副作用显著,反而加重病情,不宜应用。
2.免疫治疗,以提高病人抗肿瘤的能力,近年来发展很快,诸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已逐渐广泛应用,不但可以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而且可以配合化疗的进行。
3.中药治疗,可改善症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放疗、化疗的副作用,有的中药有直接的抗癌作用。
4、基因调控消癌疗法也称为生物免疫学细胞治疗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具应用前景的抗癌治疗技术之一。
它主要是根据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原理,将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通过基因逆转录,诱导产生大量能特异性识别并杀灭癌细胞及其浸润细胞的效应细胞,对癌细胞进行精确性、特异性、主动式攻击杀灭体内癌细胞,实现了真正的个体化治疗。
怎么护理结肠癌患者?
1、结肠癌手术需接受全身麻醉,用药后在将清醒之初会有眩晕和恶等不适,这是由于麻醉未清醒的缘故,不必过分担忧。由于手术中平卧太久不定期可能会有腰酸背痛的感觉,病人可以轻微地移动手或下肢。
2、引流管道通常由护士妥善固定于床侧,家属帮助病人在移动肢体时要小心不要使引流管扭曲或压扁,以免影响引流。6小时后可进一步做左右的翻身活动,此时更需小心保护好引流管,以免引流管脱落,而且当引流管牵拉时也会引起病人的不适和疼痛。
3、术后约需禁食3天,要根据病人术后肠道通气情况而定。病人术后通气后可拔除胃管,并给予清淡流质,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质软饮食。
4、术后导尿管常规放置3天左右,拔管前还需对导尿管进行间断夹管,以锻炼膀胱的功能,使膀胱肌肉舒缩恢复正常的弹性。
怎么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1、定期检查: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2、改善饮食习惯: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
3、防治肠道疾病:积极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生化性息肉及黏膜肥大赘生物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结肠腺瘤时,应在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果不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4、化学药物预防:目前用于结肠癌预防的药物主要有很多。
5、积极锻炼: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自我放松,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上就是对于结肠癌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帮助,在生活中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责任编辑:张玉霞)